青岛出台“1037”方案 力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时间:2022-10-14 09:39:16 来源: 青报观象山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在于创新,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青岛是国资大市、国资强市,国有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10月13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蔚介绍了《关于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的落实方案》有关情况。

落实方案》提出10个方面37项工作举措,简称“1037”实施方案,着力推动青岛国企整体或主业板块全面对标一流企业,促进效率、效能、效益全面提升,到2025年打造3家左右世界一流企业、10家左右行业一流企业、5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青岛是区域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试点城市,肩负国家级国企改革试验任务。国有企业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中比重大、贡献大,地位关键,是城市新征程上的主力军,是实现新的城市梦想的筑梦者。

舍我其谁、时不我待,当排头、作表率,青岛国企再出征。

01

十年增长4.5倍,国资担纲“定盘星”

国有企业是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

十年来,青岛市国资委监管的企业资产规模增长4.5倍,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2倍,全市市直企业资产规模过千亿企业达到7家,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不断创历史新高,主要指标在全省处于龙头位置,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保持前列。

年来,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三年行动连续两次获得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A级评价,获批开展区域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改革做法入选全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典型案例,为全国全省国企改革贡献“青岛方案”。

今年以来,为更好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助力“六个城市”建设,市国资委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建设两类重点项目,谋划实施了“双千亿”工程,市直企业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市国资委组织市直企业梳理形成匹配城市发展战略重点项目清单。在投资总额4952.8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中,既有总投资1000亿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慧养殖工船、高端化工等高质量、大体量的重点产业链项目,也有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的地铁三期、“煤改气”、胶州湾第二条海底隧道、辽阳西路快速路、海尔路-银川路立交等基础、综合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考核引导和督导服务的双向推动中,多个项目已取得投资建设实效。华通集团静态交通公司建设的龙山人防停车场于2022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海尔路银川路立交今年10月底主桥贯通,将有效缓解青医附院东、西两个院区周边的交通拥堵和停车压力。能源集团“煤改气”工程将于今年供热季前完成70%以上,明年供热季前关停市内三区全部燃煤锅炉,将减少煤炭消费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万吨。城投集团奇瑞汽车生产基地今年11月整车产品下线,同步开工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利用奇瑞上下游供应链招引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青岛,将有力支持青岛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02

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五个力”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国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瞄准这一更高目标。无论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着眼自身长远发展,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022年6月2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6月30日全省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切实抓好省《十条意见》的落实。省《十条意见》是推动全省国有企业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文件,是对全省国资国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为青岛解决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方向。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国资委结合青岛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牵头起草了《关于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的落实方案》,并先后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审议,于日以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实施。

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具备世界一流水的跨国企业已经成为配置全球资源、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越、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针对当前全市国有企业规模体量大,但龙头企业不突出的问题,青岛将全面对标一流企业,拉高标杆、弥补短板、缩小差距,全力以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具体推进中,青岛以提升“五个力”为抓手,进行了部署。

健全指标体系,提升竞争力。建立以“两利四率”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全面提升发展质效。到2025年市直企业资产总额等规模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市经济增长水,质量效益指标力争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力。加快重点台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要加快高端人才引育,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要加快科研体制改革,研究推进市直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研发投入,到2025年制造业市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4%,重点企业力争达到5%以上。

优化国资布局,提升控制力。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市直企业聚焦全市24条产业链,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实施专业化整合,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和产业发展实力;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延伸整合,到2025年引进、打造7家左右“链主”企业。

匹配城市发展,提升影响力。通过实施匹配城市战略“双千亿”工程,带头落实绿色低碳发展、东西部协作扶贫,积极推进上市发展等工作,不断提升增长影响力、服务城市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资本影响力、引资影响力。

统筹发展安全,提升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要统筹发展和安全,重点抓好财务风险、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网络安全、合规经营等方面工作。国资监管机构要扛牢国资监管主责主业,建立综合监督体系,开展专项治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守住守牢守好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同时,要求国有企业重视内在管理质效提升,向管理要效益,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活力。通过优化公司治理,强化和规范董事会建设;优化管理架构,压缩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能;优化制度建设,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制度化,提升改革成效;优化经营机制,动真碰硬,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

03

发挥独特优势,强化关键支撑

以创新驱动打造“一流企业”,是国企发展给出的“青岛思路”。这不仅是规模体量的进阶,更是核心管理能力等全方位的对标比拼,要理清其中的关键支撑。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企业家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要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落实方案》提出,要尊重企业家精神,打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创业环境,通过组织评选青岛市优秀企业家,提升企业家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健全企业家培育体系,加快市直企业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打造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企业家队伍。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要夯实党建基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方案》要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全面从严治党等措施,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强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把这一独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外部“短兵相接”、内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加快企业科技创新的任务极为重要、紧迫。要强化政策供给,推进科技创新激励保障。

目前,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台119个,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62项,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收入101.3亿元,获得各类科技创新奖44项。

为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落实方案》明确,落实考核加分、利润加回、投入加大、激励加码、改革加力、容错减压等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遵循创新规律,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回头看”,及时了解情况,做好跟踪问效,引导市直企业担好主体责任,推动有基础有能力的市直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肩负多项重点改革任务,青岛国企发展更需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以战略眼光谋划未来,以战略定力把握当下,在强化战略引领中赢得发展主动,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者|刘兰星)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