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视野】小行星要撞地球?

时间:2022-11-05 10:09:31 来源: 金羊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资料图)

6500 万年前的灾难,让人类至今胆战心惊。

那一次,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终结了恐龙时代。

所以,当天文学家近日再次宣布,发现了三颗近地小行星且其中一颗是过去八年来发现的对地球构成威胁的最大潜在物体时,无疑,又吊起了许多人那颗悬着的心。

据统计,截至 2022 年 3 月 7 日,已发现的近地小行星(NEA)有 28464 颗,其中具有潜在危险的有 2263 颗。近地小行星亮度暗弱、分布广泛,难以被发现,而且它们的运动轨道容易受到大行星牵引而发生改变,从而可能与地球交会,形成撞击。

地球史上已知的 22 次不同程度生物灭绝事件中,至少有 10 次是由近地小行星撞击所致。

另一个让人汗毛直竖的事实是,即使已经发现了数万颗近地小行星,但根据推算,这只是近地小行星数量的不到 2%。

那么,我们究竟有没有办法应对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避免对人类文明的灾难性打击?

关于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国际上统称为 " 行星防御 "。2009 年起,国际宇航科学院、联合国外空司定期举办国际行星防御大会,不少国家也先后成立了近地天体监测预警防御中心。

2021 年,我国也启动了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论证工作。《2021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也提出了要论证建设 NEA 防御系统。

真要来了,怎么办?

目前成熟的思路是在对危险近地小行星进行预警的前提下,改变小行星轨道以避免撞击地球,或者将小行星分裂为碎片以避免或者降低对地球的危害。

在具体的在轨处置方面,20 世纪 80 年代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目前重点发展出了两种方式:一是以动能撞击为主的瞬时作用方式;一种是激光烧蚀、拖曳、引力牵引等长期作用方式。前者已经开展过演示验证,而后者还处于概念探索阶段。

2005 年,美国人曾经实施了一项 " 深度撞击 " 任务,利用一个质量为 370 公斤的铜质撞击器撞击了一颗彗星,验证了利用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的可行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上个月也成功利用航天器将小行星 " 迪莫弗斯 " 撞离原运行轨道。

利用核弹也是被考虑的方法之一。这也分两种具体方案,一种是直接用核弹撞击小行星,将较大的小行星炸成碎片,另一种是让核弹在小行星附近引爆,通过爆炸产生的热能灼烧小行星的一侧,当出现表面物质蒸发时,将可能改变小行星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从而避免与地球的正面撞击。

上述两种方式都属于前述的瞬时作用,也就是说,是否成功,马上就可以得到结果。

很多科学家还比较喜欢长期作用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在小行星上安装一些太阳帆,利用太阳光产生的轻微压力,改变小行星的运动方向。或者,从地球上发射激光,持续性地对小行星进行加热,只要时间足够,小行星就会一点点地改变其轨道。

但是如前所述,这些长期作用的方式还处于设想阶段,并没有得到过验证。

综上,人类不仅已经意识到近地小行星的威胁,而且还在想方设法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进行防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及时发现、预警、处置和应对,都不是空话套话。毕竟,人类的智慧显然不是恐龙所能相提并论的。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