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邱延波
(资料图片)
部分专家,语不惊人死不休。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 "2023 消博会新浪财经之夜 " 上表示,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按照贝克尔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说,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是可以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为了鼓励年轻人生孩子,提高生育率,语出惊人的专家前赴后继。
这个专家说得对,孩子是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是超级耐用的碎钞机,是超长周期的吞金兽。
根据育娲人口专家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 2022 版》,全国家庭 0-17 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 48.5 万元;0 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 62.7 万元。其中,上海生育成本全国第一,一个孩子养到 18 岁前需要 102.6 万元。再加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各种兴趣班,还有医疗、住房、工作各种压力,养孩子的成本居高不下。
年轻人压力大,被困于 996,35 岁以后就可能找不到工作,还要考虑父母的养老问题,不生孩子可能是无奈的选择,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就像张爱玲说的:"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不关注社会叠加起来的各项高成本,单纯鼓励或者埋怨年轻人,解决不了生育率低的问题。
把孩子当长周期耐用消费品,去鼓励生育,这是急功近利的行为,更是急不择言的表现。
孩子不是消费品,是人。首先要把孩子当人看,孩子不是父母的翻版,父母也不是孩子的前传,每一个孩子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
如果真把孩子当消费品,相信没有几个父母愿意去生孩子了。这个周期太长了,太费精力了,太费金钱了。多数情况下,父母对孩子是不求回报的。如果是为了回报,父母去买黄金可能更稳妥便当。
专家把孩子当消费品,可能没看见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那四个 " 约死 " 的年轻人,这四个 " 消费品 " 既不长期,更不 " 耐用 ",更别谈回报。
父母生孩子,更多的是出于爱,才愿意冒那么大的风险。把孩子当长期耐用消费品,在个别专家眼里,生孩子不是爱,应该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数字,一个个螺丝钉。如果是这样,谁还愿意生孩子?
问一下,这位专家把自己的孩子当消费品了吗?
责任编辑 : 王珍珍
头条 23-04-13
头条 23-04-13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
头条 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