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求职心切的大学生本想学点技能,参加上岗培训以便早日就业,谁料工作没解决反欠了一屁股债。从近期媒体报道来看," 培训贷 " 骗局时有发生,且呈上升态势。就这一现象,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日前发布了 2023 年第 1 号预警:警惕 " 培训贷 " 陷阱。
先看看 " 培训贷 " 的套路," 先培训再就业,最后偿还贷款 ",这样的承诺看起来很美好,尤其对急于掌握一门技术并期待借此获得一份工作的大学生而言,可谓是诱惑力十足。不少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被各式各样的在线培训课程宣传吸引:绘画、PS、剪辑、配音等,零基础也可以轻松学习,边学习边接单,机构老师介绍资源,月入过万很简单 …… 针对没有积蓄的大学生,许多培训班还打出了 " 先学后付 "" 免息分期 " 的广告,背后的小额贷款平台更是五花八门。
有的 " 培训贷 " 套路更深,设了一连串的 " 局 " 请君入瓮:先进行虚假招聘,发虚假录用通知,再告诉其能力不达标,想上岗就必须培训,或者承诺接受培训后 " 包找工作 "。学生为获得就业机会,稀里糊涂签下贷款协议。无论是哪种 " 局 ",抱着美好期待的学生最终 " 竹篮打水一场空 "。想要退款,则难上加难。许多被骗大学生称,复杂的合同条款是他们的 " 盲区 ",也成了培训机构截断退费要求的 " 法宝 "。
事实上,所谓 " 培训贷 " 实质上是不良校园贷的另一种翻版,这些机构精准对标大学生的 " 刚需 ",不断翻新骗局和陷阱,不停地 " 换马甲 " 坑害大学生。
绝不能让培训贷成了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收割机。为此,亟须切实净化就业招聘的市场环境,守护好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遏制 " 培训贷 " 陷阱,必须多管齐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方面,当前 " 培训贷 " 市场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须对专盯大学生的涉黑贷款组织或机构依法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另一方面,大学生被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找工作难。要给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通过政策帮扶、法律援助等,创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引导其就业。针对大学生掌握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高校要拿出真招实招,例如学校不妨增加相应的技能培训供给,开设教育培训课,将就业培训纳入课程体系;还要广开门路,搞好校企对接,畅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由此从根本上避免学生沦为不良机构攫取非法利益的对象,发挥 " 良币驱逐劣币 " 的效应。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1
头条 23-05-30
头条 23-05-30
头条 23-05-30
头条 23-05-30
头条 23-05-30
头条 23-05-30
头条 23-05-30
头条 23-05-30
头条 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