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
(相关资料图)
通讯员 莫冠婷 赵果 刘醍轩 李国全
视频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子桐
" 弟弟,我这就接你回家,父母的遗愿实现了。"6 月 19 日,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拥抱着走失二十多年的弟弟许某东(化名)时,许先生一时哽咽。
6 月 17 日,许先生和村干部一行 4 人从安徽亳州驱车赶来广州。1400 多公里的路,他们开了 10 多个小时。而这条寻亲的路,在二十多年后终于走到了团圆。
今年 6 月 19 日是第十一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 " 开放日 "。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内,两对失散 20 多年的家庭团圆了。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了解到,据统计,从 2018 年至今,广东省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33.37 万人次,帮助 1.02 万名不明身份的受助人员成功寻亲,护送 1.79 万名特殊困难对象返乡团聚。
豫皖滇粤百转千回寻亲路 20 多年后兄弟团聚
" 弟弟走失的时候是十八九岁,我们从没想过他会到广州。" 许先生回忆,当年许某东走失后,一家人在亳州附近多地走街串巷、张贴海报寻找弟弟,却一无所获。
2022 年 4 月,许某东在广州天河区棠下街被公安机关发现。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协助接回办公室副主任梁光楣回忆,许某东的表达能力有限,刚开始他不说话,只是点头和摇头,大概两个月后才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当时,他说自己来自河南信阳,寻亲工作组联动公安机关,通过姓名模糊查询等方式逐一甄别、排查,却一无所获。
于是,梁光楣和同事以及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们经常和他聊天。" 你是哪里人?"" 家里吃不吃饺子?"" 冬天下雪吗?穿棉袄吗?" 或许许某东感受到了大家是真诚地想要帮助自己回家,他也有了简单的回复,寻亲工作组通过生活习惯等方式判断,许某东来自河南、安徽一带。
正在此时,通过联动寻亲网络,工作组接到消息,云南有一位工作人员反馈,当地有一位樊姓男子和许某东很相像。
" 因为和我们此前的推断完全不同,所以当时既兴奋又疑惑。" 梁光楣说,在和樊姓男子的家属取得联系后,确认樊姓男子和许某东并非同一人,寻亲工作再度陷入僵局。后来,寻亲工作组再度联动公安机关,通过祖籍推断的方式,推测许某东应该来自安徽亳州附近。
所有的寻亲信息,寻亲工作组都会发布到全国救助寻亲网等互联网平台,在茫茫人海中期盼一份与亲人相遇的可能。今年 4 月,终于等到了转机。" 亲友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弟弟,转发给我,我一眼就认出来了。"20 多年没见,看着视频里的弟弟,许先生说:" 他胖了点,以前瘦。"
经过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和亳州当地确认后,许某东确实是许先生走失 20 多年的弟弟。获知消息后,许先生很激动,来广州前特地给弟弟买了新衣服," 父母都已过世,我以后要好好照顾弟弟。" 忙碌了 300 多天的梁光楣也了却了一桩心事:"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地把许某东送回家的港湾。"
十多年寻亲未果 一次转发带来转机
" 找了十多年,我们甚至都以为弟弟已经过世了。" 吴女士是四川广元人,她和两位哥哥一起来接弟弟吴某军(化名)回家。自从弟弟 20 多年前离家后,一家人就一直没有搬家。当兄弟、姐弟拥抱时,吴女士没能止住自己的泪水,却还在为弟弟擦泪," 我们兄妹会一起照顾弟弟。"
离开四川多年的吴某军已经学会粤语,目前在广州做环卫工作。他回忆,来到广州打工已有约 30 年,当年外出打工时,把身份证留在了家里,因此想回家却又回不去。吴女士说,那时通信不方便,家人们在四川寻找弟弟的下落,并拜托到广州打工的亲戚帮忙寻找。找了十多年后一无所获,甚至觉得弟弟已经过世。
今年 5 月,经广州荔湾区南源社工站转介,由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帮助吴某军寻找家人。在社工的耐心询问下,吴某军讲出了自己来自四川广元,还有兄弟姐妹的姓名。
社工将这些信息转发到四川广元志愿者群," 当天就有了回音。" 尚丙辉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从事寻亲工作,他介绍,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全国的志愿者网络,寻亲变得更为高效了。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全市救助管理机构持续开展 " 大爱寻亲,温暖回家 " 专项行动,成立寻亲工作室,广泛利用网络、媒体寻亲平台,充分联动公安部门运用 DNA、指(掌)纹、人像比对等高科技手段和大数据技术,推进提升救助寻亲成功率。
同时构建 " 社会力量 +" 寻亲模式,有效联动全国相关社工机构、志愿团体、慈善组织开展组网式、接力式寻亲,通过多元寻亲渠道提高寻亲效率。
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了解到,广东各地在加强传统寻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寻亲渠道,及时将滞留受助人员身份信息推送至全国救助寻亲网等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公安机关协调沟通,采取人脸识别、DNA 比对等技术手段开展寻亲。
此外,省民政厅还在 " 粤省事 " 政务小程序上开通 " 群众自助寻亲 " 功能,公众可一键上传走失亲人相片,实时搜索走失人员救助轨迹,无需再跑遍全省救助管理机构、逐一辨认每位受助人员,实现 " 零跑动 ",曾有人仅用 3 秒就成功在救助站找回因走失在救助站受助的母亲,该功能上线以来已有 5.4 万余人上传相片进行自助寻亲。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
校对 | 赵丹丹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
头条 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