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彩瞳代工商蒂螺医疗剥自由品牌冲 A 股:面临终端品牌、传统医疗器械商多方挤压

时间:2023-07-05 12:26:48 来源: 蓝鲸财经


近年来,颜值经济快速发展,期间趁 " 美 " 而起的彩瞳行业,或将迎来国内首个上市公司。日前,隐形眼镜生产制造商上海蒂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蒂螺医疗 ")与东方投行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了 A 股 IPO 进程。

至此,这位彩瞳行业幕后大哥,终于要正式走向台前。不过,在此之前,蓝鲸财经记者从内部人员口中获悉,蒂螺医疗正着手 " 剥离 " 其自有品牌瑞可可相关业务,似欲以纯 B 端生意讲述上市故事。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彩瞳代工企业蒂螺医疗的上市,除了融资这层因素外,也是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自身市场号召力,从而提升产业上下游的整合能力。


(相关资料图)

事实的确如此。有了上市背书后,对蒂螺医疗而言,一方面其主营的代工业务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品牌方,另一方面,虽此后自有品牌业务不并入财务报表,但以加盟代理形式扩张期间,背靠上市集团的噱头则对加盟代理商更有说服力。

" 剥离 " 自有品牌、专注 B 端故事?

官网资料显示,帝螺医疗成立于 2017 年 7 月 3 日,目前主要从事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彩色隐形眼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在上海、吉林、苏州、西安、韩国均设有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心。

事实上,其前身为上海蒂螺商贸有限公司,直至 2020 年 6 月 29 日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才更名为上海蒂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有了新的身份。而与名字有着同样转折变化的,还有公司的业务布局,从代理商到生产制造商,蒂螺曾经历过 " 由 C 转 B" 的战略变化。

据动脉网此前报道,2009 年的秋天,忙于彩瞳代理业务的创始人金义霖,在受到韩国厂商发货速度极慢、拖欠款项与 C 端用户天天催货的两头夹击下,毅然决定自建工厂。于是,主营彩瞳的研发及生产的吉林瑞尔康诞生,这也是蒂螺医疗旗下第一个研发和生产基地。

而这对于彩瞳产业中游企业来说,入局门槛并不低。一方面,彩瞳产品具备较强烈的医疗属性,监管严格;另一方面,金义霖向媒体透露,相关企业还需要精通医疗器械级材料科学、高精密加工和精细化工。

不过,正因门槛被抬高,入局的代工厂商数量并不多,也让本科主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金义霖,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所在。此后,有了专业的背书,结合先前在彩瞳大国(韩国)的经历,金义霖带领着蒂螺不断发展壮大,成功从代理商转为拥有研发制造实力的集团公司。

截至目前,蒂螺医疗为集团公司总部,下设 5 家全资子公司,1 家控股子公司,分别为吉林瑞尔康隐形眼镜有限公司、苏州瑞尔康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罗迪商贸有限公司、上海蒂螺维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韩国福蔻株式会社、西安科诗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合称 " 蒂螺集团 ")。

而受益于超前布局生产环节的战略眼光,在近几年彩瞳在国内兴起之时,蒂螺医疗成功拿下了国内彩瞳领域大部分合作订单,客户中不乏可啦啦、美目美佳、Sweet Color 等在内的耳熟能详的新锐彩瞳品牌。

与此同时,拥有生产能力的蒂螺医疗,也于 2020 年推出了自主品牌 Realkoko(瑞可可),发力 C 端,截至目前已在上海拥有 13 家门店,且正持续招募线下代理商。

B 端生产跟 C 端销售的结合,显然是一个很丰富的上市故事,但蒂螺医疗似乎不打算这么做。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正着手 " 剥离 " 瑞可可相关业务,计划成立新公司进行管理,不并入蒂螺医疗财务报表之中。谈及原因,其表示,因瑞可可终端以加盟代理进行扩张,但集团的上市会让这一业务受到限制。

" 这一操作的原因往往有两种,一种情况是这个业务本身的市场发展前景很好、市场空间也很大,自然而然就没必要放到主体里面;另一种情况,这是一个新兴业务,本身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放在主体有可能会拖累主体业绩,所以有可能剥离出来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江瀚如是说。

百亿彩瞳市场,中游话语权及挑战同步提升

而专注 B 端,金义霖有着自己的理由。

近年来,中国彩瞳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彩瞳行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华经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2012 年美瞳行业新规发布后,行业才进入规范化运营阶段,不过仍有较多美瞳是通过微商进行销售。直至 2015 年,阿里健康拿到互联网药品发布许可,彩瞳产品打开线上销售渠道,彩瞳行业正式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

据其统计,2016 — 2021 年,彩瞳行业市场规模从 42 亿元增长至 282 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 46%;另据 Mob 研究院预测数据,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彩瞳行业市场规模可达 500 亿元。与此同时,较日韩等国家超 20% 的渗透率来看,国内美瞳市场渗透率较低,美瞳渗透率占近视人口比例不足 5%,提升空间大。

其中," 超 70% 的彩瞳品牌受材料研发、生产技术等限制,需要依赖代工厂的支持。" 在 2022 年动脉网的报道中,金义霖如是说。此外,他表示,近年来由于终端消费者需求快速迭代,对彩瞳产品设计、工艺、品质和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彩瞳品牌商将更聚焦于渠道和营销能力的建设,设计、生产工艺升级将更依赖于产业中游,即彩瞳制造商。因此,后者在产业链的话语权将会明显提升。

不过,就目前而言,身处中游产业链,蒂螺医疗的话语权似乎还不算很大。观研报告显示,市面上约 90% 的美瞳产品为代工生产形式,其中中国台湾生产供应比例较大。国金证券也曾在研报中指出,现阶段中国电商平台热销的美瞳品牌制造供应商主要以台湾的精华光学和晶硕光学为主。

"(但)考虑到中国台湾代工场对中国大陆市场元素敏感度低,国产代工场有望逐步替代中国台湾代工场。" 国金证券如是说。

国产彩瞳代工发展前景的确可观,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国外厂商以及国内台湾代工的竞争,如蒂螺医疗在内的国产生产制造商,还需在成本及产品品质等方面更具优势方能突围,吸引更多客户。

据了解,为此,蒂螺医疗也在持续加大对研发的创新和投入,包括新材料的研制、模具开发等,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截至目前,蒂螺集团拥有 7 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涵盖日抛、月抛、半年抛、年抛等隐形眼镜全产品线产品,与此同时,拥有业内独有的 7 色和珠光彩片注册证,每月可推出新款设计 1000 余款,产品设计转化率高达 30%。

不过,在产品品质方面,蒂螺医疗似乎还需留意。记者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公司旗下产品曾在 2021 年不止一次出现抽检不合格的情况。此外,其自有品牌瑞可可也曾因使用感欠佳等在小红书等平台遭到消费者吐槽。

而对于长期需要大量投放营销的终端彩瞳销售商来说,参考国外强生、博士伦等经验,在做大品牌的过程中,为保证产品品质、把控成本等,对产业链的延伸也必不可少。例如新锐彩瞳头部品牌 moody,为提升自身供应链体系 " 韧性 ",也已于 2020 年开始,在现有供应链能力持续强化的基础上,着手自建供应链体系,筹备了隐形眼镜工厂爱睿思。

于彩瞳行业,中游的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正因如此,随着行业的发展,投射过来的目光也会更多,终端品牌向上布局产业链的同时,传统医疗器械公司也在准备分这一杯羹。据悉,2021 年上半年,爱博医疗和昊海生科便相继投入资金收购了彩瞳生产商股权,切入该领域。

而未来,蒂螺医疗面临的竞争,也可能从此前的国外品牌及国内台湾代工方,增至国内品牌方、医疗公司等。百亿市场不容小觑,但竞争加剧之下,蒂螺医疗步伐能迈多大,上市故事能否圆满收尾,一切还有待后续关注。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