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志愿服务星火已燎原

时间:2018-05-09 19:44:24 来源: 光明网


“10年前的那场地震确实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我始终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也坚信自己将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志愿者董明珠说出此番话时眼神异常坚定。

很难想象,眼前如此瘦弱的董明珠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跟随河南户外救援队驱车40多个小时从洛阳赶赴极重灾区北川老县城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一周后,户外救援队决定返回河南,途中董明珠想的全都是灾区的场景,当到达洛阳后她连家都没有回,3个小时之后毅然决然地再次踏上了前往灾区的路。而这一次,26岁的董明珠便再也没有回到河南,她扎根在四川,从事志愿服务,为公益事业而奔走,一晃就是10年。

“当年在灾区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那一幕幕情景让我决定留下来为他们做一些事情,特别是当有一天一个孤儿抱着我叫我‘妈妈’的时候,那份责任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董明珠说。

如今,董明珠已经成为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依然坚持从事灾害应急救援、饮用水安全、灾后儿童心理陪伴等志愿服务工作,并先后参与了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等灾害救援协调工作。

10年前,当时像董明珠一样,怀着满腔热血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共青团四川省委统计,“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受灾地区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地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178万余人次。四川省委党校“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学术主任顾林生表示:“以汶川特大地震志愿服务为起点,从此中国志愿者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可以说2008年是中国‘志愿服务元年’。之后,志愿服务如同燎原的星火越烧越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一场地震唤醒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并自愿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这种精神被北京博能志愿基金会联合创始人翟雁称之为“5·12志愿精神”。10年来,伴随着四川志愿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范围的持续拓展,特别是应急志愿服务的发展,更助力了四川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处处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

“如果说汶川特大地震是四川应急志愿服务的启蒙,那么芦山地震时的志愿服务则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经验。”共青团四川省委社会联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芦山地震中,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下设了社会管理服务组,成立了“雅安市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让大量社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对接,以引导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依法、有序、有效、有力地参与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

芦山地震后,四川各地相应成立了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打破行业界限、部门界限、地域界限,搭建聚合平台,引导社会力量,让志愿服务成为常态化。特别是在九寨沟地震中,九寨沟地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力中心迅速协同救援队伍、基金会、企业等115个组织开展救灾行动,并登记、派遣志愿者2288人从事协助疏散、物资搬运、伤员救护、民族语言翻译、后勤保障等工作,在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救援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现在的社会组织在应急志愿服务方面更加专业,不仅在灾害救援中多方协调,进行资源共享,而且将志愿服务从救灾扩展到了防灾减灾教育领域,通过持续培训和演练,让大家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灾难。”壹基金公益基金会项目工作人员魏明涛也多次参与灾害救援的志愿服务工作,深刻感受到这10年来志愿服务工作发生的变化。

四川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传递志愿精神。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千余名志愿者留下来继续服务,成为四川志愿服务领域里的中坚力量,在重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绵阳安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洲驾校校长李代全10年来坚持为山区贫困村修建道路和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还对贫困学生和老弱病残群众进行资助,带动贫困山村脱贫奔小康。北川县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蔡凯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组建了一支24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北川羌风志愿者爱心团队”,从事助医、助老、助残、助学、献血等志愿服务,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在网络上宣传正能量;“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在汶川地震后,一直留在北川服务至今,坚守着志愿服务的初心……这些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等地震重灾区的志愿者们的坚守,也促进了绵阳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

汶川特大地震后,志愿服务不再是一个人、一支队伍的“义气之举”,而是演化为四川各地有组织、目的明确、参与广泛的社会治理活动。绵阳市率先建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志愿者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并注重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引领作用,要求每个党支部每年要完成1个以上服务项目,每名党员干部年服务时间不少于48小时。此外,还建立了350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并结合各地各部门工作特点和市民所需以项目化推动志愿服务蓬勃开展,确保志愿服务在公共场所长效化、规范化。

“绵阳志愿服务通过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推进模式,目前已经步入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绵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4123个,注册志愿者30.2万余人,绵阳城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建城区总人口的15.2%。

“几年前,60岁的刘大爷还不知道志愿服务工作到底做些什么,如今,在我们志愿者团队实际行动的影响下,他已经成为我们团队中的一员,并主动要求在去世后捐献遗体。志愿服务精神的种子已经在灾区人民的心中生根发芽,并将不断传播下去。”蔡凯说。

关键词: 星火 汶川 志愿服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