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聪:未来两年将实现万米深潜

时间:2019-01-02 09:37:52 来源: 新京报


叶聪在7000米海底。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域第四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

全世界近500人进入过太空,12人登上过月球。而潜入7000米以下深海的人,只有11个,其中有8人来自中国。

叶聪就是8人中的一个,也是中国最早深潜至7000米深海的团队成员之一。

叶聪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702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常被用来比喻中国的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事业,叶聪就是“五洋捉鳖”的一名旗手。

站在“蛟龙号”的肩膀上,中国正在研发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叶聪担任总设计师。未来,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将进一步深潜到万米级深海,可以探测蛟龙号尚不能覆盖的余下0.2%面积的海洋。

从2002年立项,到2012年创造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中国仅用时10年。2018年12月28日,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的报告会上,叶聪介绍,短时间内跻身国际领先水平,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术和工业制造能力打下的基础。

海上颠簸 宠物猫跳海自尽

“沧海一粟”是什么感觉?叶聪可能最清楚。

2009年,在“蛟龙号”1000米级海试期间,通信设备多次出现故障。最长的一次,他与两名同事和母船失联两个小时,反复呼叫,无人应答。

当时,3个人呆在内直径2.1米的球舱里,抬头看不见天,低头看不见底,“那时对沧海一粟的理解是最直接的。”叶聪回忆。

这只是叶聪数年深潜生涯中,遇到的一次较为普通的困难。浩瀚的海洋中,危险与不适屡屡突破他与同事的想象。

海面波涛汹涌,其实比潜入海底更挑战生理极限。海试中,很多队员晕船呕吐,最极端的时候,船员养的宠物猫受不了,跳海自尽。

由于是中国第一支深海潜水器研制团队,叶聪与同事遇到的难题,也有着极为珍贵的意义。3000米级海试期间,潜水器在2000米深度数次出现电气绝缘故障,这意味着可能发生壳体漏水或短路,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可以选择立即上浮,但一旦放弃,故障就消失了,连故障数据都拿不到,解决不了问题。”他们在压力之下沉着冷静,最终解决了这个故障,并为后续试验积累了大量故障数据。

亲自驾驶 闯入7000米深海

其实,叶聪并非专职的深海潜水器驾驶员。在他和同事设计制造出深海潜水器之前,中国也没有这样的职业。

叶聪是一名设计师。2001年,叶聪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业专业毕业,进入702所,很快就遇上“蛟龙号”立项并启动研制。他认为自己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仅仅一年过后的2002年,他的能力得到认可,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负责潜水器的总设计。

这正是他梦想的职业。叶聪自称“理工男、装备迷”,中学时就迷恋《舰船知识》《兵器知识》等杂志,上大学时便以参加武器装备研制为志向。“蛟龙号”让他梦想成真。

科研项目中,研制人员参加舰船的试航试潜是一项传统。在“蛟龙号”开始总装联调的时候,叶聪便报名,想要驾驶潜水器。“因为我觉得自己最适合,总布置设计人员对潜水器的空间布局、作业流程、应急处理等有总体把握,我亲自操作,对潜水器的运行有直接感受,可以用到将来系列化深海装备研发中。”

“蛟龙号”4年海上试验经历,让叶聪毕生难忘。每次出海都要离开大陆40到50天,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所有问题只能船上自己人解决。如果船上有队员生病,像阑尾炎这样的手术,都需要船长来开刀,远洋船长都有紧急医学救助的能力。

科研不易 看泰坦尼克号获启发

在“蛟龙号”之前,中国潜水器下潜纪录仅有600多米。到2005年,“蛟龙号”研制已开展3年,团队中仅有两人见过真的潜水器。他们的研制只能依靠国外的科普读物和观看影视作品。比如《泰坦尼克号》中有关潜水器的画面,被他们反复研究,对中国潜水器的设计起到了启发作用。

那年,叶聪参加中美联合深潜活动,来到美国科考船上,利用美国载人潜水器开展科学调查。他成了团队中第三个见过潜水器的设计师。

中美联合深潜活动中有来自亚特兰蒂斯潜水器的一些科学家,当他们得知叶聪是来自中国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设计团队的设计师,都十分惊讶,因为那时美国载人潜水器深度纪录都距离7000米甚远,而初次设计深海潜水器的中国,竟然将目标定到如此之高。“他们认为我们是天方夜谭,但相处中其实很友善。”叶聪回忆。

那次任务,让叶聪最受触动的,是美国人对潜水器的高质量运行和管理。这让叶聪更深刻理解到,载人潜水器不仅要下得去、上得来,更重要是能作业,能发挥在深海科考勘探方面的作用。

进军深渊 万米级载人潜水器设计完成

在科研过程中,科研团队不断审视自己的不足。2009年,团队意识到,向深海进军只有一个“蛟龙号”不行,要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让谱系化的潜水器在国内得到技术、部件、运维等方方面面的支撑。

在这一阶段,4500米级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立项研制。“深海勇士”以我国2010年左右的工业水平为基础,国产化率一举达到95%。

在叶聪看来,“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的快速研发,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不断发展的技术和工业制造能力。

“我们经常感叹,国外某个人或某个公司能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巨大成果。例如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用几年时间,就能建造一个单人载人潜水器,完成万米级单人下潜,为什么?”叶聪说,因为西方大国有非常好的技术转移转化制度和平台,有非常高质量的部件供货能力。因此,要实现我国深海技术的大发展,也必须要打好技术和制造两方面的基础。

很多人问叶聪,为什么要越潜越深?关于深海的意义,叶聪已经讲了10年,至今还在不断向别人普及。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71%,海水占地球水资源总量97%,海底蕴藏丰富的资源,矿物和能源储量都超过陆地。而我们对太空、对月球的了解,都超过了深海。

因此,探索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都与深潜密切相关,需要“蛟龙号”这样的高技术深潜装备,来绘制深海“藏宝图”。

“蛟龙号”7000米级下潜深度已经覆盖全球海洋面积的99.8%,剩下的0.2%被称之为深渊。深渊研究和开发有极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由于缺乏探测和作业装备,全世界对深渊的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

叶聪担任总设计师的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将使我国抢占深渊科考先机。叶聪介绍,目前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三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关键技术和工艺得到突破,部件加工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我们这支团队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延续到现在,我相信能在几年内实现万米载人深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叶聪说。(记者 倪伟)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