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7月14日电 题:“行动并坚持”——忻皓的22年环保路
(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朱涵、吴梦
盛夏的蝉鸣中,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半山村漫山遍野的翠竹随风摆动。
“300家粗放生产的毛竹工厂已经关停,我们正和当地政府一起推动竹下经济发展、竹林碳汇交易,组织科普宣传活动。”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联合创始人忻皓说。
从宣传环保观念、倡导污染治理,到参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再到助力乡村振兴,忻皓和环保组织“绿色浙江”见证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浙江各地的持续推进。
图为忻皓(左三)在宣传环保知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2000年夏天,19岁的忻皓利用就读浙江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和同学一起骑自行车环行浙江。36天行程2000多公里,沿途所见河道污染、垃圾漂浮的情景让忻皓感到痛心。回校后,他在老师阮俊华的支持下,成立了浙江首家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
动员学生参与环保、组织环保志愿活动、宣传环保知识……这是忻皓大学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2003年,即将毕业的忻皓陷入思考:是否把环保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就在这一年,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忻皓感到,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要把环保组织坚持办下去。
忻皓告诉记者,“绿色浙江”成立之初的第一笔捐赠来自他大学宿舍的管理员,他们的成员不乏售票员、小商贩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因为绿水青山寄托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年间,忻皓和志愿者们参与组织了《“吾水共治”圆桌会》,推动职能部门、问题责任方、公众等多元主体开展对话,共同提出环保问题解决方案、共同推进环保问题治理;组织6万多名“钱塘江护水者”,在钱塘江流域开展“同一条钱塘江”巡河护河志愿行动;培育107所学校的5万名孩子成为“小河长”,共同守护家乡的每一寸河道;开发环境监督举报网络平台——“钱塘江水地图”,推动环境治理多方参与,制止了600多起农村环境污染事件……
图为忻皓在宣传环保知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2015年,忻皓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行动并坚持,是我一路走来的秘诀。”忻皓说,22年来,他从未停下为环保奔走的脚步。
如今,“绿色浙江”已从起初只有几名大学生参与的校园社团,发展为拥有200名会员、10万名志愿者的5A级民间环保组织。
2017年,忻皓回到浙江大学攻读创业管理博士研究生。“我想通过继续学习,寻找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我的心愿仍然和19岁骑车环行浙江时一样——‘让更多的人环保起来’。”他说。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4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
头条 2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