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的消息,
(相关资料图)
引发广泛关注。
在国外某社交网站上,
“中国空间站上为什么只写中文”的提问
再次翻红。
不少网友道出最朴素的道理:
因为它是中国的空间站。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如今,
中国航天梦有了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这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
接续奋斗、薪火相传:
101岁高龄仍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
王希季院士、
曾“一夜白头”的龙乐豪院士,
逐梦太空的火箭青年......
就在前几天,
运载火箭与航天工程技术专家龙乐豪院士
回忆“一夜白头”经历的视频,
冲上热搜。
据了解,
1938年,龙乐豪出生于武汉。
年轻时的他,
也有着一头乌黑的头发。
上世纪七十年代,
他担任长征三号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
历经近十年时间,
和团队一起成功研制出
以高性能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的
第三级火箭,
并于1984年
将东方红二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开启了我们国家卫星自主通讯新时代。
龙乐豪院士年轻时留影
随后,
长征火箭投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1990年,
长征三号成功发射“亚洲一号通讯卫星”,
从此打破了美国和欧洲的市场垄断。
然而,
航天事业有成功的辉煌,
也有失败的低谷。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飞失利,
作为火箭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龙乐豪一夜急白了头,
他和团队迅速查清事故原因,
总结失败经验。
于挫折中奋起,
在压力中前行。
如今,
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
位居世界第一,
入轨精度属于世界一流
长征火箭已为30余个国家
提供卫星发射服务。
在“科创中国”和抖音联合举办的
《院士开讲》中,
龙乐豪院士表示,
“2024年以后,
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有可能成为
世界上唯一一座
由单一国家建造并且运营的空间站。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此外,他还分享了一个细节:
问天实验舱发射前夕,
他到海南文昌出差,
曾注意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边
有两条格外醒目的标语: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
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
不畏困难、自力更生、永不止步......
他同时希望能借助知识科普的机会,
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航天精神,
参与到中国航天事业中来。
“有生之年,
只要我身体还可以,
我很愿意做这件事情,
也希望大家共同跟我们一起努力,
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陈茜)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8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7
头条 22-07-26
头条 22-07-26
头条 22-07-26
头条 22-07-26
头条 22-07-26
头条 22-07-26
头条 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