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秋分至,九月的味道是丰收

时间:2022-09-23 07:08:5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没有耕耘,哪有丰年乐?没有奋斗,何来稻花香?土地,总是用最深沉、最质朴的方式,回答着耕耘者的心意。致敬每一位耕耘者,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致敬每一位奋斗者,愿千家万户都有丰收年。

9月23日是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些丰收的成果,将陆续端上每个家庭的餐桌。丰收,背后是亿万农民的付出;丰收,折射着奋斗酿就的美好生活。

用新技术改良“问题田”,种出“干净粮”


【资料图】

丰收时节,豫东平原,遍地金黄的小麦,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像往常一样,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耕地质量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党永富走在河南省西华县的农田里,看着拖拉机满载小麦,来来往往,一路麦香,他觉得这就是丰收的味道。

党永富是个农民科学家,因常年与土地打交道,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土代表”。

“我很喜欢这个称号,土地和粮食就是我的命!”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党永富深感,其中充满了艰辛与不易。2005年,他研究出中国第一项治理土壤残留除草剂的技术,并获得国家新发明专利,帮助农民在不能改茬种水稻和玉米的大豆田上,顺利种上了水稻和玉米,让5600多万亩“问题耕地”重获生机。

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那是1988年,党永富第一次接触除草剂。“我心有疑惑:除草剂能除杂草,会不会伤害到庄稼?”党永富便在自家的一亩三分田里做试验。待庄稼收割时,用过除草剂的那一半减产几十斤。党永富心想:全国若都用除草剂,要减产多少粮食?于是,党永富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克服除草剂副作用的办法。

2004年前后,由于过量使用除草剂和化肥农药,东北三省有些除草剂残留较重的耕地大幅减产。于是,党永富带着新研制的除草安全添加剂来到黑龙江绥化,而当时已有国外一家公司在治理。备受冷落的党永富对植保站的领导说:“你给我一块‘癌症田’,我免费给你治。”一年后,国外这家公司治理失败,撤离中国,而党永富成功在“死地”里种出庄稼。

“土壤就像一个生命体,有自己完整的系统。”治好了“癌症田”,现在,党永富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系统性提升耕地质量上,因为需要“一个时期解决一个时期的问题”。

“现在,我们研究的‘三土三方’技术,就是遵循系统理念,突破单一的土壤营养体系,按照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地力状况,对土壤号脉看病、对症开方。”党永富说,“首要目的是通过降解土壤中的残留,来增加土壤微生物,提高肥料转化率,减少化肥用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丰收,是渔民家饭菜飘香的“全鱼宴”

对爱吃海鲜的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时间——入秋之后,休渔期结束,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抲鱼人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永祥和村里的渔民一起,乘船驶向远海,开启了新一轮“耕海”生活。渔民的每次为捕捞付出的努力,都是一头连着渔船,另一头连着一个家庭的餐桌。

夏永祥成长在渔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渔业生产。16年来,他看着曾经散、小、弱的渔业组织,逐渐变得紧、大、强,渔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同时,改造渔船、更新设备……渔民新的需求也在逐渐产生。

夏永祥回忆以前的生活时说,“过去,渔民想从银行贷款更新或改造渔船很难,以渔民个人名义贷款,需资产抵押和担保人签字,很不方便,而且贷款时间有限,渔民压力很大。”夏永祥便与县内金融单位一一接洽,承诺以村里合作社名义进行担保,先后与数家金融机构建立授信关系。

有时候,渔民出海需要几十天才能回来,而此时银行贷款正好到期了怎么办?为了让渔民兄弟安心在前方生产,不失信于金融机构,夏永祥先用合作社的资金将钱还上。合作社成立至今,社内的渔民贷款实现了“零逾期”。

在茫茫大海上,通过合作社建立的渔业微信群合作也是渔民的生存之道。“哪里有鱼就去哪里,每条船之间都会互相沟通信息,不会隐瞒,就像城市人的‘大众点评’一样”。夏永祥说,海上的逻辑也是如此,“如果你在这里能捕到鱼,那你到这周围很多地方下网,也都是能捕到鱼的,我们把这叫作渔讯。如今,有了实时汇总信息的微信群,我们对渔汛的把握更精准了,这也是技术的力量、集体的力量!”

丰收,是透过直播镜头推介家乡好物的成就感

我管市场你管种田、我有想法你有经验……在农民们纷纷晒出自己丰收的喜悦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不少互联网上的年轻“新农人”和种了大半辈子田的“老把式”们,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在农产品生产、销售中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019年年底,达西斯仁因在快手等社交媒体上记录自己的游牧生活一炮而红,从此,他开启了自己与“远方”世界的视频连接模式。

本科毕业后,26岁的达西斯仁决定回到草原,重新成为“牧民”。回到家乡后,“手机是我的‘新农具’,直播带货是我的‘新农活’。”达西斯仁想让全国人民品尝到自己家乡的特产、欣赏自己家乡的美景。“外面的城市需要建设者,传承游牧文化、建设茫茫草原,同样需要人手。”

从小在牧区长大的达西斯仁,早已习惯了一年四季都住在蒙古包、与牛羊相伴的日子。回到草原的他,用视频将自己和牧民们的游牧生活、牧民生活的点滴变化记录下来。

打开达西斯仁的社交账号,放驼、接羔、凿冰化水、制作美食……惬意的草原生活羡煞旁人,留住乡愁,让社交媒体成为连接“远方的家”的桥梁,一边拍短视频,一边改善自己和牧民们的生活,达西斯仁劳碌而幸福着。

回家乡选择做“新农人”的年轻人,并不止达西斯仁一个。26岁的东北小伙高祥也是返乡发展的“新农人”。

兽医专业毕业后,高祥曾一度十分抗拒回到老家,“因为要去充斥着氨气味的养猪场帮忙”。为了逃离“猪圈”,高祥应聘到一家卖动保产品的公司上班,可没过多久,他失业了。虽然如此,但高祥觉得,自己在动物饲养方面积累的经验一定有用武之地,于是他注册了快手账号“小高养猪奋斗”,并发布了第一条视频。新手如何养猪、猪哮喘怎么办……这些养殖户关心的问题,在他的视频里都能找到答案,通过私信向他求助的人也越来越多。慢慢地,他发现养殖业其实很有发展空间,但大部分乡亲缺乏成熟的养殖知识,就这样,通过直播向大家科普养殖技巧、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养殖致富,成了他的新目标。

高祥还记得,有一个来自辽宁的粉丝,养了100多头猪,有一次猪群染病,一下子死了40多头,她非常着急,当时拍了解剖视频发过来看,高祥帮忙诊断后,给她推荐了一款动保产品,过了一周,猪群病情蔓延的局面就得到了遏制,高祥自己也多了一个忠实的客户。靠着专业知识的输出和耐心的辅导讲解,高祥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养殖户粉丝建立起了信任。

在高祥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乡亲加入了养殖行业,他的科普,也让动保产品这个原本偏冷门的行业变得更加透明,真正让利于养殖行业的普通老百姓。

无论是年逾花甲的“老农人”,还是正追梦奔跑的“宝藏新农人”,他们之间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却有着同样的奋斗目标——为老百姓带来丰收的喜悦,让生活越过越有盼头、越过越有劲头。

关键词: 屏幕截图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