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 川西明珠,候鸟家园

时间:2023-04-09 11:10:46 来源: 人民日报


图①:花湖湿地。

新华社记者 王 曦摄

图②: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原羚。


【资料图】

王冀川摄(新华社发)

图③:四川若尔盖县麦溪乡黑河村,村民用高原柳编成沙障来治理流动沙地。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图④:若尔盖大草原。

薛 俊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作为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位于川西北的若尔盖湿地不仅是水源涵养区,还是高原生态屏障区。近年来,当地通过建立巡护机制和科学监测手段,采取治沙还草、护湿还水等措施,湿地面积和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增加。

黄河流经川甘交界处的若尔盖湿地,轻轻一甩,形成一个大大的转弯。

骑上马,迎着风,生态巡护员革登扎西远远望着水边的天鹅,看它们觅食、嬉闹。他点击手机上的“巡护员”APP,拍照记录下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这是他在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巡护工作的第十四年。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以高寒泥炭沼泽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近年来,针对过度放牧、草地沙化等问题,保护区建立起巡护机制,运用科学监测手段,采取治沙还草、护湿还水等措施,推进科学化、系统性保护。如今,湿地面积超16万公顷,区域内珍稀野生动物种类日益丰富,湿地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

草原湿地,蕴含着丰富的泥炭资源

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若尔盖保护区内不仅有湿地,还有热尔大草原、花湖和朗木寺大峡谷以及大片原始森林。这里的湿地栖息着黑颈鹤、白天鹅、白鹳、花脸鸭、蓑羽鹤等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头部和大半颈部为黑色,极具辨识度。每到繁殖季节,很多黑颈鹤迁徙上千里,从越冬地来到这里的湿地安家。

这里的草原湿地蕴含着丰富的泥炭资源,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1998年,若尔盖湿地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8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别看现在这么美,前些年可没有这般风光。”革登扎西说,当地曾大规模开垦湿地放牧,让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家住若尔盖县麦溪乡俄藏村的牧民卓玛泽郎也目睹了草原湿地遭受过的破坏。“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挖沟放水了。”卓玛泽郎还记得,家里的锄头都挖断过几把。

草原湿地生态本就脆弱,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不仅威胁着若尔盖,还影响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作为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湿地不仅是水源涵养区,还是高原生态屏障区,必须要保护好。”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咏秀说。

运用科学监测手段,建立巡护机制

沿着巡护路线,革登扎西一会儿步行、一会儿骑马。“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走上100多公里。”他说,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通过“巡护员”APP就能上报,保护区管理局会第一时间研判处理。

在若尔盖保护区,像革登扎西这样的生态巡护员有96名。他们奔忙在草原湿地,守护这里的生态环境,记录这里的点滴变化。

为推动建立巡护机制,保护区形成湿地管理局、保护站、巡护员各负其责的三级巡护机制。“湿地管理局负责整体巡护安排,5个保护站划村分片负责区域巡护,96名生态巡护员具体负责湿地生态管护和公益林管护。”咏秀说,巡护员还要劝阻过度放牧和捕猎野生动物等行为。

巡护路上,革登扎西没少遇到困难。一出去就是一天,他每次都要带足干粮。草原湿地风大,又遍布沼泽,他得沿着牧道前行,格外小心。最难的是牧民的不理解。“前些年,很多牧民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干预他们放牧、为什么要提醒大家回收垃圾。”革登扎西说。

随着村民对湿地保护越来越了解,革登扎西和同事的工作也愈发顺利。“现在牧民都会自觉清理放牧垃圾,我们压力小了不少。”革登扎西说。

打开GPS定位仪,代表环志黑颈鹤的光标缓缓向前。点击屏幕,缓缓放大,黑颈鹤所在位置清晰可见。“我们给20只黑颈鹤装配了GPS定位装置,这样就能看到它们的迁徙轨迹了。”保护区管理局动植物资源调查员卓玛姐说。到保护区工作多年,顶着高原刺眼的阳光,卓玛姐肤色越来越黑,手背也晒得通红,但她却格外喜欢自己这份工作。

如今,借助科学手段,人们对保护区内黑颈鹤等珍稀动植物和水生态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保护区设置了多条监测黑颈鹤的固定样线。“监测数据显示,来若尔盖湿地繁殖的黑颈鹤种群数量已经稳步上升至近1000只。”咏秀介绍。

治理沙化土地、护湿还水,开展一体化修复

羚牛低头觅食,东方白鹳嬉戏,眼前的景象,得益于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

沙柳围成小格,一块块布满坡地,在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格子里的高山柳成了“治沙神器”。以高山柳制成沙障,再在附近种草、植灌、施肥,当地总结出这样的方法来治理流动沙地。“这里以前沙化非常严重,有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和黑土滩等不同类型的沙化现象。”若尔盖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刘学良说。

据统计,从2017年开始,若尔盖县已投入资金超4亿元,治理各类沙化土地超45万亩。其中,治理难度系数最高的流动沙地已经从2014年的6.07万亩减少到了2021年的0.21万亩。

多种保护措施的实施,让湿地面积得到恢复。前些年,草原湿地地下水位下降,花湖面积一度缩减到215公顷。2010年开始,若尔盖实施花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在花湖出水口修筑了一道1700多米长的生态堤坝,将湖水牢牢锁住。与此同时,当地还有针对性地采取一次性补偿、季节性限牧还湿补偿、禁牧还湿补偿等多种补偿方式,推动护湿还水。而今,花湖面积已扩大到650公顷。针对保护区过度放牧问题,保护区还投资1.32亿元,示范性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完成季节性限牧还湿29.47万亩、禁牧还湿2.98万亩。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