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茜·玛格:最美指尖舞为聋人“发声”

时间:2023-08-12 18:23:20 来源: 人民网


她用艺术创作架起聋听世界的桥梁,她的艺术作品探索平等、气候变化和文化传承,像一道光照亮了世界各地的聋人群体。


(资料图片)

在英国布里斯托市的文化地标灯塔音乐厅,第一眼看到英国艺术家、策展人凯茜·玛格,就被她温暖明亮的笑容感染。通过英国手语老师,人民网与玛格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对谈。在她看来,艺术为聋人群体提供了包容开放的空间,是促进聋人有平等权利的核心力量。她希望通过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为聋人群体发声,让聋人感知美好人生,拥有独一无二的聋人群体身份认同,也用自己的人生故事激励更多的聋人。

图为凯茜·玛格。帕特里克·谢德-西蒙兹摄

中英聋人艺术家联袂献上精彩表演

人民网:去年您与中国聋人艺术家胡晓姝远程合作带来了“荷花仙境之手语夜”,这个手语投影项目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惊喜。是什么促成了这次跨国合作?

凯茜·玛格:我导演的《手语夜》影片2020年上映时,被邀请线上与北京的艺术家们分享这部作品,并认识了胡晓姝,由此我们展开了合作“——荷花仙境之手语夜”。表演以投影的形式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呈现,我撰写的诗歌由胡晓姝以手语的形式表演出来。胡晓姝和中国聋人艺术家们在我剧本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细节和层次,我被他们的演出深深打动。我们还举办了线上直播,让更多的中国聋人有机会看到这场中英联合打造的表演。在演出后的线上对谈,观众们纷纷表示出对此次演出的喜爱,并期待我们日后带来更多新作品。

“荷花仙境之手语夜”。资料图

人民网:“荷花仙境之手语夜”蕴含有哪些主题和含义?

凯茜·玛格:这场表演具有多层含义,首先是深入讨论聋人文化身份,诗中我写到“当我的双手展开时,我的心向天空敞开”,呼吁聋人群体通过手语和聋人文化表达自己。表演通过莲花生长的过程隐喻聋人跨越挑战和重重障碍来追寻自我的一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更象征着聋人群体坚忍不拔的美好特质。

我们还想透过这部作品与广阔的世界探讨交流当今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状况和全球气候变化。某些自然科学话题难以用书面形式描述,但手语可以有复杂、多层次的视觉表达。运用手语本身自带的视觉细节感与多样性来直观描述各种植物的神秘生活状态。我希望社会能意识到聋人在相关话题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以及参与讨论的必要性。

人民网:在与中国聋人群体的交流中您有哪些最难忘的回忆?

凯茜·玛格:去年我受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参加了 “中英文化连线”活动,并线上分享了“手语夜”和我的职业生涯。该活动得到了中国聋人群体的热烈响应,约有20万人观看了直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位聋人观众询问我是否能教大家英国手语字母表后,线上所有人都开始使用英国手语。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时刻,我从未想过能与远方的中国聋人建立如此真挚的联系,我会永远记得每个人满怀热情地学习英国手语的那一幕。

人民网:未来您计划与中国艺术家和机构开展哪些合作?

凯茜·玛格:我很欣赏与我合作了上海手语夜的中国聋人艺术家们,我和胡晓姝在今年和明年将继续合作,并准备邀请两位聋人舞者加入我们的团队,一同在中国探索手语表演、舞蹈以及生物多样性危机之间的联系。我期待与更多中国聋人艺术家合作,让聋人的才华和能力在社会上得到更多认可。

艺术赋予聋人群体力量

凯茜·玛格与手语教学者交流。帕特里克·谢德-西蒙兹摄

人民网:据统计在世界上有300多门手语,您认为手语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凯茜·玛格:不仅聋人群体广泛使用手语,手语也是一些土著文化里不可缺少的部分。手语作为人类交流的方式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世界各地的手语都是一门独一无二的语言,即使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使用的手语也会有差异。有趣的是,英国手语和美国手语完全不同,尽管两者使用相似的词汇。中国手语和英国手语则有些相似之处,比如”正“和”负“、”好“和”坏“的表达。人们不应该害怕手语,它是一门值得尊重的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承认手语是一门官方语言非常具有意义,这样能让聋人对自己的身份的肯定。

目前我们还在逐步了解全球手语的发展和演变。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对手语的演变产生影响。作为语言工具,人工智能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地的聋人合作与交流,以及聋听世界沟通,但也会影响手语的自然演变。手语的演变还应由聋人主导,而不是科技,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日后至关重要。

人民网:您的成长环境是如何促使您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积极为聋人群体发声?

凯茜·玛格:我家族的失聪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我是家族中第七代经历失聪的成员,我的儿子是第八代。我的母亲自七十年代一直在积极呼吁社会平等对待残疾人。我的家里常年会有背景不同的残疾人到访,我也因此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残疾榜样,其中很多都是艺术家。这样的经历促使我长大后进入艺术行业。

如今世界在慢慢变得更加包容、尊重多样性,但聋人群体还需面对一些根本的障碍特别是聋人智力低下的偏见。在我看来,艺术对扭转这样负面的看法十分关键。我总是尝试将聋人群体的故事融入到我的艺术作品里,让大家能看到聋人群体正在接触各类事物,并有能力追求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

人民网:大家都很喜爱您丰富多彩的作品,在您看来,艺术在推动聋人以及残疾人的自我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凯茜·玛格:艺术具有革新力和创造力,视觉艺术在聋人日常互动、感悟和交流中更是至关重要,艺术是聋人和其他残疾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生活的理想空间,让他们得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艺术行业对新事物持有包容、开放的态度,博物馆和画廊乐于拥抱新鲜事物。我目前在布里斯托灯塔音乐厅打造的“灯室”大型文化遗产项目,就邀请了许多残疾艺术家参与。我还将与其他聋人一同制作英国聋人手语表演创作口译指南,促进聋听世界的无障碍沟通。

人民网:在支持聋人群体以及社会聋听融合方面,英国有哪些经验可以和中国分享?

凯茜·玛格:我真的没有想到,中国有超过2000万聋人群体。我呼吁提供机会给杰出中国青年聋人艺术家,他们的舞蹈、电影和表演都是传播中国聋人身份认同和聋人文化的重要渠道。如果中国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公共场所能欢迎更多聋人艺术家,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这会让我们听到更多聋人群体的声音。在英国,许多聋人办的剧院和影视公司也会到访有聋童的学校,与孩子们交流分享,开展类似的活动很有意义。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