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遗址博物院主体建筑已完工:大厅内矗立巨尊塑像 神秘面纱待揭

时间:2021-01-22 10:59:16 来源: 东方今报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从立项那一天起,就让人一直牵挂着,它将以什么样的姿态亮相?何时建成开放?曾经有人说2019年,也有人说2020年,随着日历一页页翻过,现在看来还需要耐心等待……好事多磨,精雕细琢,都是为了以更好的面貌示人。不要着急,其实它的“主人”已入住啦,正在为迎接八方宾朋做准备呢。近日,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带着广大市民的心愿,探访了这处文化地标,感受殷商文化,寻觅远古的讯息。

博物馆大厅内矗立巨尊塑像 神秘面纱待揭

“主体建筑已经完工,现正在为布展做准备,目前主要是进行内部装饰、安防、办公设备安装等工作。”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商都遗址博物院项目负责人介绍。

刚走进围栏大门,黄褐色博物院外墙就映入眼帘,与不远处城垣融为一体,看起来稳重、大方,北门外两侧各有两个像华表一样的立柱,上面装饰有夔龙纹,走进大厅,一尊高大的青铜塑像用红绸覆盖,还没有揭开神秘面纱。

想必他就是曾经的这座都城的主人——商王成汤,作为郑州这座城市的奠基人,虽时光已过去3600年,人们仍没忘记他的荣光和对这片土地的贡献。

据考证,商都遗址是成汤都邑亳地,商汤是商朝开国君主。他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是万世景仰的明君。他为郑州这块土地留下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至今让人顶礼膜拜。

在塑像后面是背景墙,工人师傅正修饰青铜浮雕,居于正中下方的是一个大方鼎,鼎口冒着热气,里面好像正在烹煮食物。作为重器,鼎是那个时代必不可少的国家与权力的象征。同时,经仔细辨认浮雕内容,还有祭祀、歌舞、战争、占卜、稼穑、会客、驾车出行等,一幅幅生动画面,在青绿色的浮雕上显现,仿佛一下把人拉到3600年前的商代,是那么遥远,而又仿佛就在昨天。

青铜时代伴着金声玉振的余音

顺着楼梯走向二楼,迎面弧形的墙壁上被青铜浮雕装饰,整整一个墙面,内容简练,但面积应该是馆中最大的。

沿着墙面左侧走6米左右即可看到南门大厅,宽敞明亮,工人师傅也正在忙碌着装饰墙面。沿着墙面右侧走15米左右,即可下到一楼来到南门大厅。大厅两侧各有一个坡道和楼梯,可以通行各侧的功能区,这也是以后的参观通道。

整栋建筑内部装饰主要以青铜浮雕为主,外部少有装饰,只是南入口一侧是玻璃幕墙,看起来温润通透,据说是为了象征“玉”。

“南门建筑外层倾斜的墙面,用粗粝的石材和层接的表面变化,隐喻着考古土层的层层叠叠,做出厚重的肌理和质感,同时也象征着文物表面那些粗粝的外壳。向上,随着外壳的剥落,露出了由展厅等构成的巨大建筑,温暖的米色洞石温润细腻,用建筑语言表达了将层层厚重的表象剥落后显示出‘玉’,这‘玉’由玻璃幕墙组成。”郑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说。

殷商时期被称为“青铜与玉的时代”,室内处处点缀着夔龙和饕餮的图案,显得古朴、庄重、神秘,器与形浑然天成,建筑与装饰及功能融合一体,相得益彰。

钟鸣鼎食,金声玉振。走入其间你仿佛可以听到那远古的余音在耳边环绕,让你在现实与远古中不断转换。

商都文化的栖息地 市民们的心灵家园

据了解,商都遗址经过60多年的发掘,已发掘出众多文物,出土了大量铜器、玉器、骨器、石器、陶器等,好多因为条件所限很少能与大家见面,沉睡在库房。

“商都遗址博物院的建成,将极大解决这一尴尬状态,它总布展面积约5500平方米,包括序厅、4个基本陈列厅、专题展厅、临时展厅。其中,地上是2到3层的建筑,有展厅、实验室、文物修复办公室;地下2层,主要是文物仓库、设备用房。这些空间能为文物展览、保护、修复、研究提供很好的场地。市民们也能有更多机会看到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郑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

这栋建筑外形看起来简洁,但内部功能齐全,结构复杂,各空间被走廊连在一起,其中有电梯、扶梯、楼梯多种方式通行,足不出户即可到达各个角落。

“郑州城市框架在拉大,但不能没有思想和灵魂,要让郑州人记得住乡愁,要让郑州人有谈论文化的底气,在未来开放的展厅里,将设置一个‘生生不息’的主题,讲述郑州的演变。”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

参与该项目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商都遗址博物院为商都文化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栖息地。在这里,商都的过往和现在将得到集中、系统的展示,来到这里你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放飞心灵的家园。”

商都遗址博物院是郑州3600年连绵不断的城市文明的重要见证,它曾经的主人即将以另一种形式归来,以飨每一位嘉宾,准备好打卡吧。

关键词: 商都遗址博物院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