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在河南,在郑州,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和内在文化基因。非遗,诞生于农耕文明。随着城镇化的突飞猛进,部分非遗正在失去传承的空间。在不可逆的城镇化过程中,这些非遗的现状如何?它们如何应对、适应这个过程?在城镇化的必然潮流中,这些非遗人也自然将成为都市人。如何让非遗在都市中生存、发展,非遗人如何与都市完美融合,扎根下来,焕发新的生命?
为此,大象新闻联合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梳理郑州非遗人,推出系列报道“都市非遗人”,揭秘都市非遗人的现状,困境,所面临的机遇,着眼于今后的传承弘扬,为非遗发声,为文化续脉。
“都市非遗人,不一定必须是非遗传承人,也可以是非遗推广人,可以把非遗项目推广到年轻人中去,到全社会去,到海外去。这更有利于非遗在都市中生存和发展。”
钧瓷,宋代的五大名瓷之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2003年07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钧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这项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技艺,在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过程中一度停滞不前,其产业化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钧瓷转型发展过程中,从主政领导到普通从业者,他们都是钧瓷的推广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只“王谢堂前燕”最终“飞入寻常百姓家”。
钧瓷转型,从一把壶开始
“钧瓷(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遗,它有一段时间发展面临困惑,钧瓷的改变是从中原壶开始的。可以说从那时候起,我就投身到非遗的推广当中了。”3月15日,冯晨提起自己的非遗推广人身份,当仁不让。
冯晨说,因为家庭的因素,从小他就对钧瓷很有感情。机缘巧合,他一直与中原壶的主要推动者,河南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钧瓷的产业转型不仅了如指掌,而且积极加入到这场转型当中。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更是令人称奇。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钧瓷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只做摆件和大件,难以融入大众生活当中。
“你想想,那么大一个东西,摆在家里,过几天落一层灰,还得擦,费时费力,光说摆出来好看,看两眼还行,新鲜几天之后也就熟视无睹了。钧瓷只做艺术品,就成了摆设。任何一种技艺、一种产品脱离了大众生活,都只会越走越窄。”冯晨说,这就是钧瓷当时面临的状况。
2011年9月,在多次到神垕考察后,时任省委书记托人给钧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孔相卿,送了一套名为“七碗新茶”的景德镇茶具,由一壶一注一盏和七只小杯组成,以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命名。卢仝与茶圣陆羽齐名,被称为茶仙,河南济源人。江西景德镇瓷器能做茶具,还以河南人卢仝的诗歌来命名,河南的钧瓷呢?
“他是钧瓷的代表人物,省委书记却送给他一套景德镇的瓷器,你品品这个味。”冯晨说。孔相卿就找到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省委书记在为钧瓷点明出路,不能光做大件,也要做小件,小件要做成大文章,让钧瓷走进千家万户。
以此为契机,孔相卿制出了钧瓷茶具,并起名为中原壶。让茶具成为钧瓷实用化的载体,借以带动产业发展,钧瓷转型,从此开始。
茶具让钧瓷飞入寻常百姓家
冯晨说,中原壶的提出,让他看到了一片蓝海。他当机立断,从原单位辞职,投入钧瓷茶具研发生产。钧瓷生产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生产工艺复杂。原材料加工、造型设计、拉坯、修坯、成形、素烧……钧瓷生产工序多,烧制不易。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小小的差错就会前功尽弃,这也是钧瓷珍品率极低的原因。
“自己设计茶具,要求灵巧,精致。钧瓷当时做不了这么薄,钧瓷一般比较大,比较厚重。”一些老的钧瓷艺人烧制茶具时只考虑钧瓷的色泽,设计的茶壶不符合人体工学,拿着不舒服。另外,他们虽然烧制茶具,但对茶性不了解,制出的壶也不方便泡茶。茶具对茶叶的冲泡效果影响很大,绿茶需要什么样的壶来泡,红茶需要什么样的壶来泡,都是不一样的。根据每一种茶的茶性,冯晨有针对性地设计茶壶,让茶壶最大性能地发挥茶叶的特点。
冯晨为自己的钧瓷茶具打造的口号是:钧瓷无双,窑变无对,每一件都是孤品。他的作品《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获第五届东方茶席大赛茶具设计奖,《流云壶》获“中原好设计”文创特别奖铜奖, “小珍珠壶(钧瓷)”“盖碗(钧瓷)”“西施壶(钧瓷)”在第三届中原壶设计大赛中获金奖。作品《静缸》《方圆竹壶》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这让冯晨的钧瓷茶具大受欢迎。他推出的钧瓷作品被多国驻华大使以及国内文化届人士收藏,并多次参加重要展示活动。
2020年,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上,国家文旅部产业司司长高政到河南展厅参观,看了冯晨的钧瓷非遗项目茶具成果展,给予高度评价。高司长说:“小器皿,大产业。”
冯晨说,这才是钧瓷该走的路,也是对非遗最好的推广。
“整个神垕镇,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大比例的窑以烧制茶具为主,如果不烧制茶具,有很多窑早就倒闭了。现在的窑,靠大作品出名,靠茶具赚钱。”冯晨说。
截止到2017年,禹州市钧瓷生产企业1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年产量220万件(套),年产值24亿元,从业人员达2.8万人。
号召年轻人喝茶,推广非遗生活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好水好器,才能出好茶。然而,仅有好水好器,是不够的,冯晨说,一杯好茶,还需要好的心态,好的生活方式。他目前正在竭力推广的就是钧瓷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让好器(钧瓷)走进生活,让生活跟非遗连接。”
2013年,冯晨到北京参加了“青年茶人计划”,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年轻人有秩序喝茶。回来之后,他开始在省里搞青年茶生活运动,“号召大家感受琴棋书画诗酒茶,感受传统文化,更好地宣传茶文化。”这种喝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倡导年轻人追求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冯晨说,青年茶生活运动集合了一群时尚的80后、90后乃至00后,然后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推广茶具、茶文化。自2016年起,冯晨通过青年茶生活方式组织大小公益活动上百次,活动参与人数5万余人次。冯晨说,像四季茶会,通过茶生活的美学方式,把茶、茶具、茶道、香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直观切近地呈现给年轻人,引导更多的年轻人进入美丽的传统文化领域,借此让年轻人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并传承下去。
不同于一般的非遗传承人只会生产产品,冯晨不仅设计生产钧瓷茶具,还销售茶具,茶,提供茶空间,茶生活,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式链条,这让他的客户黏合度很高,“我的客户,小的只有3岁,来体验茶艺。客户年轻人居多,一般都是中产以上,文化层次上来看,大部分读过大学,文化程度比较高。”
冯晨的店与一般的喝茶的地方不一样,因为倡导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店里不允许打牌赌博,没有麻将机。来店里消费,不允许抽烟,不允许喝酒。憋不住想抽烟的,对不起,请出去到外面抽。
“我现在其实是一个非遗生活美学的提供商,以茶为主,还有香道、插花等多种非遗项目的体验,提倡的是更高雅更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美学生活。”冯晨说,非遗要在都市生存,就必须有人来推广非遗生活方式,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非遗生活,体验非遗之美。
专家点评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非遗理论部主任葛磊:
冯晨不是非遗传承人,他是一位钧瓷产品设计和销售者,也是一位非遗生活方式的推动者。陶瓷自创烧以来,实用性一直占主导地位,钧瓷也不例外,这一点从传世的钧瓷实物即可看出。但过去一段时间,受其他瓷种以及新材料的冲击,钧瓷走上了以观赏器为主的道路,这既是时代的造就,但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如今钧瓷重新走入现代生活,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更是一种回归。
冯晨是钧瓷回归生活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他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从产品上讲,工艺要走入现代生活,钧瓷不仅能烧摆件,更要多多开发茶器、餐器、酒器等;从受众上讲,要紧紧抓住年轻人这一群体,产品和活动要尝试时尚化的一种表达;从渠道上讲,要有一个恰当的展示平台和空间,同一件钧瓷作品,放在地摊上和放在一个雅致的空间内,观感有云泥之别;从推广上讲,不仅仅要推广产品,更要创造以这种产品为核心的生活方式,正如他自己的定位——“非遗生活美学提供商”。
头条 22-03-26
头条 22-03-26
头条 22-03-26
头条 22-03-26
头条 22-03-26
头条 22-03-26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
头条 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