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字来识别正宗的河南人,那一定是“中”;想用一个词来辨识,肯定是“得劲”;而如果要用一种市面上常见的蔬菜来判断,没跑,百分百就是荆芥。放眼全中国,只有河南人最好这一口,以至于荆芥完全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衍生出本土的特色文化的口头语:“不吃荆芥净荆芥”“吃过大盘荆芥的人”。但许多并不知道,其实咱夏天常吃的荆芥,并不是真正的荆芥。
(资料图)
不吃荆芥净荆芥
河南本土有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不吃荆芥净荆芥”。这是一句抱怨,意思大致是事情不顺心,就像上餐桌吃菜,发现都是荆芥,并不合自己的胃口。
夏季的河南,荆芥是菜市场常见的家常菜。因为独特的气味,也有人降不住,并不爱吃,特别是年轻人。不过不用担心,这些年轻的河南人,将会在以后的成长岁月里,随着家长耳濡目染去尝试,继入“中毒”,慢慢上瘾。记者采访过不少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他们大都反映自己年轻时,并不太热衷这一口,只是后来变得越发不能自拔。当然,也有表示至死不吃荆芥的,因为荆芥除了气味独特,口感发甜发涩,不少人并不待见。
河南人做常见的荆芥吃法,就是生而啖之。夏天吃过水捞面,浇上蒜汁、芝麻酱,再添上一把荆芥,色香味便齐活了。爱吃荆芥的,基本属于酷爱。夜市小酌或喝大酒,喊老板上一盘“荆芥黄瓜”,甚至单独点一份“大盘荆芥”也不罕见。
放眼全国,还没有一个地方像河南人这样大口大口吃荆芥的,尤其是黄河以南地区。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紧临河南的湖北、安徽、河北,也有部分地区人民群众喜食荆芥。专家发现,外省爱吃荆芥的地方,大都集中河南在方言圈。
“吃过大盘荆芥的人”
6月13日至15日,记者先后采访了郑州市兴华南街、丰庆路、前进路等路段多家夜市摊点,老板表示荆芥在这个时期算是夜市主打菜,郑州人特别偏好这一口,销量甚至超过“花毛一体”。原因是荆芥性凉,混着冰镇啤酒下肚,非常过瘾。
荆芥属于性格比较“贱”的植物,春种夏采,种上一小片,不用拔根,叶子越掐越旺。像荆芥这样味道怪怪的蔬菜,还有“薄荷”“十香菜”“藿香”“鱼腥草”“紫苏”“小茴香”,甚至包括“香椿”和“香菜”。这些菜都是有人酷爱,有人嫌弃。
荆芥在河南的号召力,有点像鱼腥草在南方的影响力,但远没有鱼腥草普及面广,也没有鱼腥草的名声大。这种毛毛根一样的东西,南方人叫“折耳根”,北方人刚吃的时候,鱼腥气入喉,实在降不住,便一吐而后快。吃得多了,便会慢慢上瘾。记者结识的一位四川朋友直言,“在郑州第一次吃到荆芥的感觉,像极了你们郑州人第一次吃鱼腥草的感觉。不多吃几次,根本适应不了。”
正是因为身在河南人未识,荆芥客观上成为辨识河南老乡的独特媒介。
河南还流行一句俗话,夸一个见过世面,会说“人家可是吃过大盘荆芥的人”。这句调侃,可谓是河南人不知不觉从独特的饮食中发现了文化精髓。据考证,这句话起源于北宋,大致意思是当时地方官每年到汴京开封述职,面圣后还需拜访京官走动走动。而京官招待地方官时,喜欢用大盘装荆芥待客。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说法。这个典故难以细查深究。但河南人吃荆芥的记录大致始于北宋,却是可考的。
别管荆芥是不是荆芥
2018年的时候,便有网友针对河南人爱吃的荆芥发表文章,认为此荆芥其实不是荆芥,而是罗勒。之后,郑州市中医院制剂科主任白明学和副主任金云隆等人,都对此进行了反驳。时至今日,这两种论调还在打仗。
按照网上部分学者的说法,咱们河南人常吃的荆芥,在植物学上并不归于荆芥属,而属于罗勒属,学名叫“疏柔毛罗勒”,应该叫称为“假荆芥”或“假苏”。真正植物学科意义的荆芥,俗称“猫薄荷”,有意思的是“猫薄荷”并不属于薄荷属,因为内涵丰富发荆芥内酯,猫科动物包括豹子狮子使用之后会产生生理亢奋,所以叫“猫薄荷”。
对此,郑州市中医院药剂专家予以反驳,依据主要有:一是二者虽同属唇形科,同属香料,但花色不同;二是河南地区民间种植荆芥由来已久,食用药用价格低廉,没必要舍近求远引来洋种子打牙祭。其三依照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以及主产地相关变种谱系,可以断定河南人吃的荆芥,就是正而八经的荆芥。
论战是专家的事,咱老百姓只管吃得舒服就中。
总结一下,荆芥是一种河南人常吃,而全国其他地方人民并不是太熟悉的食材。经过河南老乡的努力发掘,荆芥已经大有作为,可以单独凉拌,可以做黄瓜伴侣,可以拌面蒸后用蒜泥香油拌一下,可以煎饼做坨,可以挂糊炸脆皮,可以做汤底下面打鸡蛋,更是疙瘩面汤的灵魂……总之,如果你在外地或其他国家,见到有人这样放肆地吃荆芥、种荆芥,十有八九,那个人就是咱河南老乡。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6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5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4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
头条 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