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每一段声音,都凝结着千百年的历史记忆。什么是开封?什么才能代表千年古都开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纪录节目《声音里的中国》第一期聆听声音里的开封!
《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虞美人》片段1979年,孙映雪在祥符调剧目《三打陶三春》中饰演陶三春祥符调《三打陶三春》:陶三春,喜盈盈,喜盈盈,霎时间风动四蹄轻,一心只想那卖油的汉,骑驴直奔汴梁城。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每一段声音,都凝结着千百年的历史记忆。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开封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孙映雪来说,这悠扬婉转的祥符调就是最地道的开封。在孙映雪的心里,这流传了千百年的《三打陶三春》的故事、腔调和开封话一样亲切,并且不可分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孙映雪演绎《三打陶三春》唱段)
孙映雪说:“我说的话就是祥符调,想学祥符调你先去开封菜市场去学说话,开封话说标准了你才能把祥符调唱得标准。一进开封城,老开封说话都是这个味道,开封话是标准的中州语。我就是说,祥符调就是用标标准准的开封话声腔表达出来,我唱出来开封的味道。”
(河南开封鼓楼夜市夜晚盛景)
开封夜市吆喝叫卖声: “胡辣汤,又酸又辣,喝碗胡辣汤吧。”“扒广肚、爆腰片儿、糖醋熘鱼带焙面儿啊……”
(河南开封“叫卖大王”张二在夜市的吆喝声)
千百年来,祥符调早已融入河南人的血液里、情感中。它的精髓,它的美,不仅展现在舞台上,更深深烙印在开封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心中抹不去的乡愁记忆。
(宋词乐舞《行香子·郊游》)
街头巷尾小吃叫卖,成为开封古城街头一景假如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北宋的汴梁城,会发现当时的市井文化丰富得超过我们的想像。《开封堂倌响堂文化》项目传承人孙润田说,北宋活色生香的市民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的语言文化,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白话文开始大规模盛行于民间。
宋词乐舞展演孙润田说:“在中国古代,一直有官方通用的雅言,也叫雅音,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到了北宋时期,当时的雅言融入了很多开封方言。因为北宋社会经济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勾栏瓦肆,里面儿说书唱戏的,响堂叫卖的,都是夹着开封方言的北宋普通话,在当时影响很大,再加上宋朝印刷术发达,很多说书唱戏的话本能流传到现在。后来,明清白话小说也深受影响。”
开封鼓楼夜市什么是开封?它是悠扬婉转的祥符调,它是清丽典雅的宋词乐舞,它是亲切熟悉的吆喝声,它更是历尽千年依然温暖生动、血脉相连的家国记忆,这声音,百转千回,这记忆,生生不息。
开封鼓楼夜市《宋词乐舞》: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采制:总台记者王泽华 河南台记者张晴 张刚 开封台记者冯赟 张振华 李骋峰
头条 22-07-12
头条 22-07-12
头条 22-07-12
头条 22-07-12
头条 22-07-12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1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10
头条 22-07-09
头条 22-07-09
头条 22-07-09
头条 22-07-09
头条 22-07-09
头条 22-07-09
头条 22-07-09
头条 22-07-09
头条 22-07-09
头条 22-07-08
头条 22-07-08
头条 22-07-08
头条 22-07-08
头条 22-07-08
头条 22-07-08
头条 22-07-08
头条 22-07-08
头条 22-07-08
头条 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