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讯:75岁老人独守石窟32年:每天拄拐往返陡直山路 两次亲历佛像被盗

时间:2022-09-03 15:21:19 来源: 大象新闻


“闭着眼走,我都知道哪儿是哪儿!”尽管拖着弯曲的双腿,王水平在悬崖边上的石窟内转悠时,脚步依然坚定,这是32年如一日习以为常的自信,也是75岁老人用半辈子时光守护心之所向的信仰。


(资料图片)

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深处,海拔约1000米,窄涧谷太平寺石窟就坐落在太行山脉北侧的悬崖峭壁上,75岁的王水平老人已经在此独守了32年。守护的方式很简单,老人说,自己不懂什么高科技,就是一趟趟转、一遍遍看。

“走几步就得歇歇,但是也不能停”

1990年,家住神农山下紫陵村的王水平只有43岁。听说山上有国宝,他就义务上山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守,三十多年过去了。

“刚来的时候年轻啊,240斤,壮得很,一只手能抬起一块碑,地上铺的一百多斤重的石料都是我一块一块从山下背上来的。像这一圈,我转一趟也就几分钟。”坐在洞前的石凳上,老人笑着回忆从前时自豪的神态,与脸上布满的皱纹和口中掉得只剩一半的牙齿形成鲜明反差。

年轻时可以随时看、随时转,搬移落石、拔除杂草等工作也都可以在一趟趟的往返巡护中完成,但如今,都变得不再容易了。

“腿不行了,走几步就得歇歇,但是也不能停,有人看管还是好一点的。”因为地处悬崖峭壁,常年不见太阳,加上山中潮湿、早晚温差大,老人的双腿因患风湿病而变形,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老人住的小屋到窄洞谷太平寺石窟,只有100米左右的路程,可中间要先经过一段几乎陡直的台阶,才能来到一处稍微平坦的草地,稍作休息后,还要再爬上一段陡峭的山崖,才能到达石窟的核心位置——千佛洞。

这上上下下的100多个台阶,让老人的每一步都带着疼痛,需要借助拐杖才能稍稍缓解。可这100米的必经之路,就是老人职责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一路走来,老人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前后两次,一共丢了三个佛头”

早在1963年,窄涧谷太平寺石窟就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咱这儿号称‘小龙门’,你看这墙上的一千七百多尊小佛像,每一尊佛都有佛号都有佛名。” 站在千佛洞内,讲起来堪比导游的王水平,眼中散发出傲娇的光:“全国有那么多个千佛洞,像咱这儿有这么多名字的,可是独一无二的。”

王水平拿着手电筒,和30多年来的每一次巡护一样,将这个不足两平方米的石窟,一处处细细照亮,看着自己守护的这些宝贝升级为国宝,老人觉得,相对于它们,自己的安危都不值得一提。

“前后两次,一共丢了三个佛头。”王水平清晰记得,自己亲身经历的两次佛像被盗的情景。那是1994年,上一任看庙人被盗贼锁进了小黑屋,直到第二天有游客上山发现他,才把他救出来。看庙人被关的消息传到王水平耳朵里,他鞋都没顾得上提,一口气跑到镇上派出所报了案。回来一检查,丢了两尊佛头。

第二次发生在王水平下山住院期间。他在医院里都没住完一个星期,就接到文物部门的电话:又有一尊佛头被盗走了。他拔下手上的吊针针头,又是一口气跑回山上。看着佛头被盗走后留下的割痕,很是自责。自那以后,老人就极少再下山了。“一年下一次山,检查一下身体就赶紧回来。”

即便一直待在山上,冲突也总是无法避免。王水平说,这些年来遇到过一些来搞破坏的。“比如来拓拓片的,都理直气壮的,有几回差点打起来。”老人深知这种行为是文物部门不允许的,只要看到有人在洞内待的时间稍微久一些,他就赶紧过去看。“我把墙上拓片的纸给扯下来,年轻的人不愿意,往我身上扑,”可转过身,老人说还是得坚持,“坏一个就少一个,等到将来,这社会上还能留下多少东西呢?”

“我吃的都是百家饭,感觉也像个要饭的。”

在山上生活,最重要的莫过于一日三餐,可对老人来说,吃喝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刚来那些年,老人的食物是住在山下的孩子送来的,送一次能支撑一个星期的生活。

老人说,最常带上山的就是各种面类,不容易坏还方便储藏。接点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放一撮面粉,就是一碗最平常的面汤。“我一个老头儿,能吃饱都中了,有啥可挑的。”说完这句话,老人还补充了一句“这山泉水里富含可多种矿物质,对身体好”后,又哈哈大笑起来。

近些年,窄涧谷太平寺石窟经旅游开发后,游客和香客逐渐增多。看到老人自己在这里守着,偶尔也会有人给他带些粮食和日用品。“我吃的都是百家饭,感觉也像个要饭的。”老人说,大家爬这么高的山给自己送点面啊油啊,他也不好意思拒绝。这个时候,老人也会拿出少有的小米,稠稠地熬上一锅小米粥,希望能为大家下山的路途补充些能量。另外,“我也会在心里求佛求菩萨保佑他们一路平安吧。”

“摄像头能看着文物,那谁来看摄像头呢?”

对于大家口中的这片福地,王水平有自己的发言权。因为山体天然形成的造型,让住在山窝里的他免遭暴雨的侵袭,也正因如此,几十年来不论刮风下雨,老人都没有闲着的时候:“天晴我走到远处整整路,下雨我就回来在近处拔拔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可更多时候,老人的心是寂寞的。不记得是哪一年,文物部门评先进,给王水平发了个小收音机,从那之后,老人的爱好就再也没变过。“叽哩咣铛坏一个就买一个,再坏一个再买一个。管它里面到底放的啥,我就是听着收音机里发出的声响,就好像有人在给我说话。”

在没有电的半辈子里,一台台相继用坏的收音机陪伴着老人度过了一个个漫长的黑夜。科技发展的今天,即便是有了智能手机,可老人依然保持着听收音机的唯一爱好。

手机对于老人,除了接打电话,他又发现了新的用途。“看到可疑的人,我就拍下来发给文物部门,你说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保护?”

近些年,石窟附近安装了监控设备,今年年初,老人住的小屋也通了电。当大家都觉得老人终于可以下山歇歇了,可他仍有着自己的执着:“摄像头能看着文物,那谁来看摄像头呢?坏人要是上来把摄像头破坏了可咋办!”老人说,自己想得很清楚,有生之年,只要还能动,就会在这里继续守下去。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