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印发设计河南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设计河南建设行动方案

时间:2022-09-08 08:22:09 来源: 河南发布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设计河南建设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

设计河南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

通知

豫政办〔2022〕8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设计河南建设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设计河南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8月31日

设计河南建设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十大河南”建设部署,充分发挥设计产业对创新驱动发展、赋能产业升级、繁荣中原文化、焕新城乡面貌、创造美好生活的先导、战略和支撑作用,加快设计河南建设,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城市更新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一、设计河南站在出彩中原新起点

(一)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设计产业在传承中鼎新、在鼎新中传承,已初具产业规模和影响力,正步入蓄势突破、跨越提升新阶段。

1.设计产业初具规模。我省设计产业与经济结构相适应,门类相对齐全,基本形成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设计为主,其他创意设计为辅的设计产业体系。全省经营范围涉及设计产业的法人单位达到3.89万家、从业人员30万人;涵盖工业设计业务企业4037家,其中专业工业设计企业97家;建筑设计类企业1204家,其中建筑设计全国百强企业5家;文旅等创意设计服务企业452家,创作出一大批文旅创意精品。全省设计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具备较好发展基础。

2.特色领域优势明显。工业设计成长较快,特别是商用客车、重大装备等设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挺进全球第一方阵,5年获得德国红点奖等重大国际奖项33项、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等国家级奖项20项。建筑设计实力较强,拥有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3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建筑类综合甲级企业10家。文旅创意设计厚积薄发,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郑州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创精品全国出彩。农业农村设计逐步起势,在首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中,我省24件作品获奖,占全部获奖作品的13.3%,其中“云上院子—有温度的山居美学民宿设计”获一等奖。

3.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全省涵盖设计产业发展的园区达到562家,其中科技创新类414家、文化创意类134家、建筑装饰类14家,基本形成以郑州都市圈为主、其他省辖市多点支撑的设计产业集聚发展空间格局。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设计产业园,郑州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芝麻街1958双创园、焦作市中原设计城等集聚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知识产权等各类设计企业700余家,郑州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荣获“2021年度中国设计产业100强十佳设计园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河南)基地、洛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郑州建业电影小镇等一批文化创意园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

4.人才支撑持续强化。我省高校设计类人才培养基础较好,每年向社会培养输送大批设计人才。目前,全省有52所普通本科高校开设设计类专业点172个,涵盖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在校生约6.3万人,每年毕业约1.43万人;104所高校开设专科层次设计类相关专业点270个,涵盖广告艺术、环境艺术等专业,在校生约6.13万人,每年毕业约1.69万人。9所高校拥有21个设计相关硕士学位点,在读研究生约570人,每年毕业约160人。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具有培养工业设计博士能力。

5.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年来,我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大赛、论坛、博览会等活动,影响力逐渐提升。省教育厅举办了4届“创意河南”艺术设计大赛,省包装技术协会1985年以来连续举办了25届“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了5届文创设计大赛,河南工业大学2017年以来连续主办中部设计论坛。郑州市拥有丰富的设计产业资源,在工业设计、文旅设计等领域全省领先,具备创建世界“设计之都”基础。洛阳市2013年以来连续举办9届中国洛阳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国际(洛阳)工业设计高峰论坛。

(二)面临形势。

1.发展机遇。当前,我省发展设计产业具有众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战略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我省发展,实施中原城市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及支持政策,为我省设计产业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市场前景广阔。我省有1亿多人口、6万亿元经济规模,产业基础坚实,文旅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工业大省、文化旅游大省和人口大省,既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创意源泉,也为设计产业赋能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三是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设计产业在总体规模、区域特色、人才储备、企业实力、赋能效应、活动载体等方面具备了建设设计河南的基础条件,有望在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发展导向明确。设计产业是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属于服务型制造和制造服务业范畴,符合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大势。我省是全国首个将设计产业上升为重大战略的省份,有利于激发和汇聚全省加快发展设计产业、建设设计河南的强大动能。

2.面临挑战。当前,我省发展设计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利因素。一是国际环境愈加复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地缘冲突风险提高,逆全球化持续升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等加速重构,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同时,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对我国高端产业的压制和封锁有增无减,部分高端设计软件和工具应用生态恶化,我省从国际引进高端设计人才和项目难度加大,制约我省设计产业发展国际合作空间。二是国内区域竞争愈发激烈。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江浙、山东等省(市)集聚了全国70%以上的创意设计资源和要素,形成了全国设计产业发展第一梯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述省(市)仍将是设计产业发展的聚集高地。同时,河北、黑龙江等省份出台了设计产业相关支持政策,加剧了设计产业创新资源和要素竞争,我省设计产业面临“标兵愈远、追兵愈”的严峻考验。三是我省设计产业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层面,对设计产业发展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设计产业发展长期以来缺乏顶层设计,特别是统筹规划不够、支持政策乏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创新生态不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我省设计产业快速发展。

综合研判,虽然我省设计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不利因素,但也拥有诸多机遇与有利条件,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省抢抓机遇,汇聚设计产业创新要素资源,牢牢把握设计产业发展主动权,设计河南必将成为“十大河南”建设新名片、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的强支撑。

二、谋篇绘制设计河南建设新图景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聚焦设计河南建设,突出以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建筑设计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以文旅设计彰显中原文明新形态,以乡村设计谱绘新时代诗意田园,着力强化设计河南创意创新源,着力培育设计河南“旗舰劲旅”,着力搭建设计河南载体新地标,着力加快设计河南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设计河南人才集聚地,着力提升设计河南对外开放度,着力健全设计河南推进新机制,加快形成高能级设计产业体系和赋能体系,努力建成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设计产业发展新高地,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设计引领,创新驱动。坚持把设计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先导与引领,以设计产业创新发展厚植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源泉与支撑,以设计创新引领和赋能现代化河南建设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重点突破,彰显特色。坚持把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旅设计和乡村设计作为设计河南建设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融汇中原文化为底蕴、以赋能产业升级为要务、以创意美好未来为根本的具有鲜明河南地域特色的设计产业新体系。

3.数字赋能,融合发展。坚持把设计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关键举措,推动“设计+制造”“设计+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振兴”等产业链重构与融合,推动“设计+”在各领域渗透与赋能。

4.开放合作、区域协同。坚持把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作为提升设计河南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加快以郑州“设计之都”为核心的沿黄创意设计走廊建设,带动全省设计产业协同发展。

5.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促进各类设计主体在竞争合作发展中做大做强,积极发挥政府对设计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设计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三)发展目标。

1.到2025年,设计河南建设重点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全省设计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引进培育国内领军设计企业50家,形成10家左右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全国领先头部设计企业,设计河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赋能效应得到新提升。设计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基本实现全渗透,工业设计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更加突出,建筑设计在城市更新中作用更加明显,文旅设计对复兴中原文化发挥重大作用,农业农村设计对乡村振兴赋能作用全面跃升。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省级300家,打造一流设计学院10个,引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师10名,培养优秀设计师1万名,基本形成中部地区设计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集聚地。

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郑州“设计之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全国知名的“设计之城”,洛阳“设计之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全国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省建成3—5家全国一流设计创意产业园,基本建成郑汴洛设计创意走廊。

品牌形象达到新高度。成功举办或承办一批国际、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设计赛事,获得一批国际、全国设计大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设计成果,设计河南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设计河南在全国影响力大幅提升。

2.到2035年,全省设计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级,涌现出一批全球一流设计大师和头部企业,设计对各领域赋能作用得到全面渗透、充分发挥,郑州建成一流“设计之都”,洛阳建成“设计之都”,设计河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设计新典范。

三、以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工业设计作为设计河南建设的重中之重,顺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加快工业设计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全渗透,赋能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一)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发展。

1.材料工业设计。重点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产品、工艺与生产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设计水,加快研发先进合金材料、精深加工与再回收、绿色建材、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等高端新产品新工艺,推动传统材料产业由单一生产向“创新研发设计+绿色低碳生产+集成应用服务”转型,向高端“新材料”加速延链。

2.装备制造设计。重点提升电气装备、农机装备、矿山机械、盾构装备、起重机械等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服务化设计与集成应用水,提高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生产工艺水,着力形成一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整机+核心零部件)+运维服务”为一体的特色优势产业链,赋能传统装备转型“新装备”。

3.汽车工业设计。重点提高大中型客车、乘用车、特种车和零部件工艺与设计水。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理念,提高整车安全、舒适和轻量化设计水,推动新车型研发与市场投入;改进专用车设计,重点提高使用功能、造型风格等方面设计能力,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提高汽车零部件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水,加快向新能源车用零部件转型。

4.轻纺食品设计。重点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设计能力,顺应时尚潮流,强化新型面料与辅料应用,加快服装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赋能服装产业时尚化、品牌化发展;强化绿色生产工艺应用,提高家居产业智能化、个化设计水;提高白酒、乳业、冷链等食品行业产品包装、功能宣传、品牌打造方面设计水,推动预制菜新品研发设计与产业化,赋能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赋能新兴产业抢滩占先。

1.电子信息研发设计。大力发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先进计算研发与设计。加快发展专用芯片设计,着力建设全国专用芯片和封装测试基地。巩固提升交通、教育、税务、金融等领域应用软件研发设计优势,努力补齐工业高端设计软件研发与应用短板,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芯屏网端器”生态圈构建。

2.高端装备研发设计。重点提高大型成套高端装备设计能力,力争在综采综掘、选矿成套核心技术设计与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打造领先矿山成套装备产业链;围绕智能电网建设,加快提高特高压和智能输变电等成套装备设计能力。努力补齐数控机床及增材制造、机器人、无人机、激光加工、工业CT等高端与前沿装备研发设计短板,赋能更多高端装备成为“大国重器”。

3.新材料研发设计。聚焦先进金属、新型功能和高能尼龙材料等,加快提高高品质特殊钢、高能海工用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研发设计能力。大力研发设计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高端铝合金产品。积极研发设计高能铜基新材料、镁合金材料、生物基材料、电子级材料和尼龙新材料等新品,赋能我省由基础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跨越。

4.生物医药研发设计。强化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制品和新型疫苗、基于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研发设计。提升经典名方中药新药及名优大品种中成药二次开发设计水,形成一批中药名品、名企。攻坚高端新型影像技术和智能医疗辅助产品等研发设计。推动设计在预防、治疗、康养产业链全覆盖,赋能生物医药“康养一体化”发展。

5.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顺应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智能化设计能力,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优化充电桩网络、加氢基础设施和智能交通网络设施布局设计,推动充电设施开放共享,提高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水,赋能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

6.新能源产业研发设计。围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储能等产业发展,强化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和长循环寿命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强化低风速机型、快速响应和大容量储能装置研发设计,发展光伏“设计+材料+硅片+组件+电厂+应用”一体化产业链,探索开展纤维素乙醇生物炼制研发设计与产业化示范,赋能新能源在用能结构中“高占比用能”替代。

7.节能环保产业研发设计。重点提高节能电机与变压器、节能锅炉、节能制冷装备、污染防治装备及材料、固废综合利用等设备与装置研发设计水。大力推广节水、清洁生产等生产方式。积极开展绿色降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设计攻关。推动形成“研发设计+降碳技术+节能装备+节能材料+清洁生产+场景运维服务”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链,赋能节能环保产业“装备+服务”全链式提升。

(三)赋能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量子信息研发设计。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量子信息领域标准制定,集中突破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方向核心器件和装置制备关键技术研发与设计。开展“经典+量子”超融合计算系统关键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探索研发量子通信应用产品与核心装备。提高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设计能力,探索开展“量子+安全政务”“量子+移动政务”等融合创新应用试点示范。

2.氢能与储能研发设计。重点开展节能高效催化产氢、光催化水分解制氢、光合生物制氢技术和镁基储氢材料、光电储能材料、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研发设计与攻关,加快氢能装备、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等产品设计和制造。提高氢燃料商用车研发设计水,布局建设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产业链,推进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安阳、焦作、濮阳等地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3.类脑智能研发设计。开展类脑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和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运动执行等关键共技术攻关;加快类脑芯片与系统、类脑计算机、类脑智能机器人、脑控设备、智能假体等研发设计与产业化。大力研发设计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人机交互、灵活精准控制、群体实时协同等特征的智能化设备。推动类脑智能技术和设备在医疗、教育、交通、物流、文旅、灾害预警等领域应用,支持郑州、洛阳、新乡等地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4.未来网络研发设计。聚焦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卫星互联网、区块链等重点领域及感知互联网、智慧车联网、空天智联网、全息通信等未来应用场景,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企业、制造业企业开展前瞻研发设计合作,强化太赫兹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跨链互联互通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和储备基于6G的网络、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等研发设计技术。

5.生命健康研发设计。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药生产企业研发设计联动,聚焦恶肿瘤、重大传染疾病等领域防治需求,推动细胞技术临床应用、细胞工厂建设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工业设计应用,提高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产品、高端医用耗材与设备等研发设计水,推进郑州、许昌、新乡、南阳、商丘等地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建设。

6.前沿新材料研发设计。强化智能仿生材料、石墨烯基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超导复合、液态金属、先进储能材料等领域前瞻研究,提高新型人工晶体、碳基新材料、高能生物基全降解材料、石墨烯改材料与创新元器件等研发设计水。加快在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开展先进功能材料产业化设计应用示范,拓展前沿新材料市场应用空间。

四、以建筑设计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

围绕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交通、电力能源、生态环境等工程建设领域,加快发展规划咨询、工程咨询、概念设计等高价值服务,稳步推行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将绿色低碳、人文关怀、科技创新融入设计实践,保护传承城市文脉,促进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发展。

(一)提高城市建筑文化底蕴。加强城市中心区、主要街道、重要广场、滨水空间、城市出入口等重要地区、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精心设计、精致建设一批地标建筑群。依据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建筑文化特质和文化基因,研究梳理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符号、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统筹重要建筑形体、色彩、体量、高度一体化设计,营造体现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特色城市风貌。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关系,构建“错落有致、疏密有度、显山露水、通风透气”的城市总体空间格局。鼓励建筑师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在工程实践中大胆创新,形成多样化本土建筑风格,推进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创新。

(二)提高智慧城市设计水。强化CIM(城市信息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能建造、智慧市政、智慧消防、智慧园林、智慧工地以及城市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推进“城市大脑”中枢台和基础台建设,整合公共安全、市政管理、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空间地理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对城镇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化管理,推广运用智能传感器、智能视频、自动识别等信息化管理和监督手段,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全面感知、自动采集、智能分析、联动控制。加强智慧小区设计和建设,完善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打造综合集成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的一体化智慧社区。

(三)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强化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技术论证,发挥设计在工程价值链上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应用技术创新,形成涵盖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强化住宅健康能设计,提升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设计水。优化装配式建筑设计,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模数协调和标准化设计。鼓励高效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余热资源,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开展零碳建筑试点示范。鼓励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中应用绿色建材、低碳技术等。坚持因地制宜,利用地域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肌理、产业特征和地域风貌,实现建筑布局、工艺布局、交通组织、场地环境、场地设施和管网合理设计,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五、以文旅设计彰显中原文明新形态

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坚持创意设计驱动和创新设计赋能,推动文化旅游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域深度融合,大力弘扬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加快将我省建设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创意要素汇聚和消费市场集聚优势,围绕考古文博、演艺娱乐、动漫产业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二里头遗址、双槐树遗址、安阳殷墟、龙门石窟、少林寺等重要文物古迹,创作一批精品影视节目,开发一批实景演出、沉浸式体验项目。围绕唐宋服饰、唐宋美食、唐三彩、钧瓷、汝瓷、绞胎瓷、历史建筑、绘画作品、遗址文物等开发文创产品,支持豫博文创、唐宫文创、豫游记、华冠文创、龙门奇妙物等品牌建设,提升文创豫军影响力,打造河南文创品牌集群。扩大《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黄帝千古情》等实景演艺品牌影响,围绕中华文化符号创作一批经典实景演艺作品。依托郑州方特欢乐世界、银基冰雪世界、建业电影小镇等主题公园,创作一批特色鲜明、门类丰富的主题公园演艺精品。鼓励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博物馆等创作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艺产品。加强动漫产品设计,发挥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台作用,打造具有河南文化的动漫原创IP元素,实施中华神话、中原精神、民间故事等动漫创作扶持工程,推出一批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精品。

(二)积极发展文旅设计。依托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古典建筑、红色基地等,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旅游品质化、个化为重点,优化旅游线路设计和景点设计等,高标准打造若干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以郑州、洛阳、开封等为依托的文旅设计产业走廊,形成文旅设计产业发展高地。引入国际流行旅游纪念品设计理念与工艺,研发世界一流旅游产品。深化“互联网+旅游”和文化产业数字化设计应用,推动大遗址、古建筑、石窟寺、革命文物等重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以及大山岳、大河川、大景观等重大自然遗产资源实现数字化保护展示。建设省文旅文创融合数字创意中心,实现省级层面文化旅游云展览、云娱乐、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兴业态内容生成、定制消费、智慧服务和共治管理,创作生产具有河南特色的网络演艺、网络视听、数字动漫、数字出版等产品,实现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和便捷化消费。

(三)传承创新工艺美术设计。以钧瓷、汝瓷、汴绣、玉雕等工艺美术品为重点,提升创意设计水,在传统工艺中植入工业设计,融入现代元素,开发富有中原人文气息、古典与现代风格相互交融的工艺美术品。加快艺术衍生品、艺术授权产品研发生产进程。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创新利用途径,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发兼具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原创产品。组织创意设计机构、专家围绕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品牌、服务等开展对接诊断和培训,提升研发设计和生产营销能力,打造高档工艺礼品品牌。

六、以乡村设计谱绘新时代诗意田园

鼓励设计资源下乡,推动设计融入乡村生产生活各环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设计。围绕优质专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运用工业设计理念,提升品种选育、绿色种养、生产加工、冷链运输、保鲜销售等全流程现代化设计能力和水。加大新品种研发设计力度,提升种养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水,以质量安全为基础强化农产品品牌设计和塑造。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设计和应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设计。加强农产品价值链协同设计,实施冷链食品、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预制菜、数字赋能、品牌设计等升级行动,做优粮食制品、做强肉类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振兴酒业、奶业、药业(中药材),培育绿色食品集群。

(二)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设计水。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设计重构价值链、产业链,推动农业农村与健康、教育、体育、文化、旅游、气象等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产业。在城市周边设计开发乡村康养、休闲农庄、观光牧场、创意农业、会展培训等项目,打造郊乡村游憩地。提升郑州和“三山”(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地区民宿创意设计水,发展特色精品民宿。以“大河绿洲、健康硅谷”为主题,设计黄河滩区旅游产业,塑造“一村一品”“一村一艺”“一村一景”特色品牌。加快药食同源产品设计开发,推动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

(三)提升美丽乡村创意设计水。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设计,注重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征、气候资源、风貌特色,加强乡村传统村落和特色风貌保护和设计,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等山地丘陵地区乡村更加注重山乡风貌创意设计,黄淮海原、南阳盆地传统农区乡村更加注重田园风光创意设计,沿淮水网密集地区乡村更加注重河乡韵味创意设计。依托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利用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等资源,设计建设一批红色游、访古游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镇(村)。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起来,设计打造一批乡村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环境整治、设施改造、乡风塑造一体化设计,开展“十县百镇千村”美丽乡村设计和建设,打造一批村庄美、田园美、庭院美、乡风美的美丽家园。

七、提升设计河南创新策源力

整合设计资源,打造设计台,开发设计场景,加快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设计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提升设计创新策源力。

(一)提升设计创新能力。整合各类设计创新资源,搭建协同攻关台,强化设计理论、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设计规范、设计验证等基础研究工作,为设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针对设计基础研究短板,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重大设计项目联合攻关,打造一批“旗舰型”设计项目。支持高校、设计中心和龙头企业建设用户体验实验室、材料工艺实验室、逆向工程实验室、快速设计验证实验室、人机实验室等工程实验台,强化设计创新基础支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设计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国内外先进创新设计成果在我省成功应用转化。

(二)打造设计创新台。强化工业设计中心培育,构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梯次培育体系,支持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提升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认定,在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汽车、现代家居等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建成一批标志工业设计台。鼓励大型企业建立设计研究院,加快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鼓励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支持研究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和多样化服务模式,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在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设计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特色设计创新台,支持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创建设计联盟,引导设计要素集聚。培育设计公共服务台,推动设计、品牌、人才等设计服务环节有机组合和高度融合,持续提高设计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三)促进设计创新应用。深化设计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应用,延伸设计服务链条,围绕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城乡提质等场景,开展“设计+制造”“设计+文化”“设计+城市”“设计+乡村”等“设计+”示范项目建设,以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带动全社会设计创新发展。发展全生命周期设计,推动设计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和商业运营全周期,引导企业加快从注重产品外观功能设计向研发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商业模式设计、服务模式设计等高端设计服务环节延伸,提升设计全价值链和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鼓励设计企业以订单式、契约式、股权式等多种形式提供多元化设计服务,支持设计企业通过专利入股、品牌共享、产品交易等合作方式,实现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和设计成果转化。开展“设计进百园链万企”活动,探索定期发布企业设计需求清单,依托省级开发区举办设计供需对接活动,打造一批设计感强、出货量大的单品爆款。

(四)优化设计公共服务。鼓励各类开发区加强创新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吸引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创业者入驻,孵化中小设计企业。发挥工业设计研究院、行业协会等组织力量,搭建省级设计资源公共服务台,提供行业信息、设计工具、设计标准、柔试制、供需对接、人才实训等公共服务。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社会开放仪器设施和测试台,鼓励开源软件、硬件和仪器设备共享,积极开展设计咨询、在线培训、需求对接、成果转化、检验检测、文献与技术资料检索、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等公共服务。

八、培育设计河南“旗舰劲旅”

开展设计企业梯次培育,培育一流设计企业,打造设计服务领军品牌,引导中小设计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塑造设计引领型企业和设计驱动型品牌,培育设计河南“旗舰劲旅”。

(一)培育一流设计企业。发挥我省市场规模和场景丰富优势,支持省内骨干设计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市场化方式兼并重组、强强联合,鼓励设计优势企业打造跨界融合产业集团,打造一批设计能力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头部企业。鼓励国有设计院所品牌化、规模化、台化经营,支持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等设计类高素质人才创办设计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分离研发机构成立独立运营设计公司。引导设计企业对标国内外头部企业,创新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流程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业务发展能级。支持有条件的设计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设计资源,与制造业企业、品牌策划公司、市场渠道公司、广告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设计服务,培育一批整体设计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鼓励设计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支持规模以上设计企业到省外设立分支机构、承接工程,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二)提升中小设计企业专业化水。加强设计企业梯次培育,支持中小设计企业深耕细分行业、细分领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支持设计公司提升设计综合服务能力,鼓励从产品设计向包含研发设计、流程设计、品牌策划等整体解决方案发展。支持设计工作室等各类小微企业发展,引导设计工作室“个转企”,推动有条件的设计企业“小升规”,促进专业化优势显著、细分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设计企业做大做强。开展中小微设计创意企业支持行动,在房租补贴、空间支持、金融扶持、公共服务等方面切实减轻中小微设计创意企业负担。鼓励大企业开展设计服务外包,支持中小企业购买设计成果,扩大设计服务市场规模。

(三)提升设计企业品牌影响力。鼓励设计机构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设计作品、设计方案注重厚植河南文化元素,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服务领军品牌。支持有实力的设计单位参与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设计服务,提升我省设计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围绕食品、服装、家居、文旅、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产品设计、品牌设计、时尚设计、服务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等设计服务品牌。加快引导设计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拓展“设计+品牌培育”“设计+创客孵化”“设计+电商联动”等多元业态,打造特色设计服务品牌。加强产品、企业、行业、地标、园区等品牌培育,塑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园、名师、名院,提升我省设计品牌形象。支持设计企业围绕“Z世代”、新消费、新国潮等,提升设计时尚化和年轻化水,助力企业打造新品爆款,丰富设计河南内涵。开展设计引领型企业和设计驱动型品牌评选,发掘推广“设计河南100+”优秀成果,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强化企业设计理念。

九、构筑设计河南载体新地标

支持郑州创建世界“设计之都”,打造沿黄设计创意走廊,培育设计创意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一核一廊多基地”设计产业发展格局,构筑一批设计河南载体新地标。

(一)建设郑州“设计之都”。抢抓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机遇,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设计中心等台优势,集聚设计、创意要素,优化设计生态,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建设设计河南先行区,打造设计产业繁荣、品牌荟萃、名家云集、美誉度高的“设计之都”,融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围绕航空港智能终端、高新区智能传感器、金水区信息安全、巩义市铝精深加工、中牟县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集群,集聚设计力量,形成设计产业与优势产业协同升级的发展格局。依托高新区、龙子湖等培育环高校设计创意圈,提升二砂文化创意园、芝麻街、瑞光创意工厂、油化厂创意园等发展能级,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和人才集聚。支持园区、楼宇等聚焦优势打造特色设计园、创意楼,优化办公环境和强化公共服务,引聚设计要素。

(二)打造沿黄创意设计走廊。突出保护传承创新黄河文化,发挥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产业基础、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等综合优势,以“设计+科技”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黄河、根亲、功夫、古都、文字、诗词等享誉世界的中华文化符号在现代产品和品牌上转化、活化。引导依托以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为核心的文博区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文化创意集聚区。充分调动焦作、新乡、三门峡、济源、濮阳等城市发展设计产业积极,遵循区域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设计产业,规划建设城市主题型设计创意空间和设计创意产业街区,吸引设计人才、机构、资金等要素集聚,构建完善设计产业生态,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示范,推动“设计+生态”融合发展。构建沿黄城市设计交流台,营造良好一体化发展氛围,协同提升区域设计和品牌集群优势。

(三)培育专业设计园区。引导创意设计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中原工业设计城等设计园区建设水,吸引和集聚设计企业和设计产业生态链上下游企业,促进设计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各地通过工业遗址转型、旧厂房改造、空置楼宇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级等方式,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设计工场”“创意工坊”等设计企业孵化空间载体。支持各地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专业设计园区(基地)。

十、加快设计河南数字化转型

围绕设计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搭建共创共享的设计协同网络,培育设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数字化协同设计生态圈。

(一)提升设计产业数字化水。支持设计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共创共享众包设计台,打通数据接口,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全省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服务云台,实现各类设计资源、设计机构、设计需求互联互通,构建资源配置合理、专业分工明确、数据交互共享、成果系统集成的网络化设计环境,探索设计协同新模式。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建立设计数据库,聚焦重点领域,支持建设人体心理生理数据库、CMF(色彩/材料/工艺)数据库、传统文化设计要素数据库、元器件数据库、产品图谱库、设计项目案例库等数据资源台,鼓励特色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建立行业数据库,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开展结构、功能和能数字化仿真,提升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方案,展示设计成果。支持设计类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建立开源设计社区,提高设计的模块化、组件化水

(二)促进业态融合创新。以创意设计为先导,加快设计产业与制造业、建筑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康养、教育、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设计环节全流程渗透、全链条嵌植、全领域赋能,评选一批“设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鼓励设计企业发展众创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设计模式,培育智能创作、云端展示、交互媒体、科技设计等新业态,提高协同设计和快速服务能力,打造“设计+”新模式、新业态示范标杆。支持设计研究院、重点设计企业打造设计工业互联网,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定制化设计、网络协同设计等新型设计服务模式,提升设计协同和共创能力。

(三)发展设计软件和工具。加快设计软件和工具研发应用,加快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基础、关键研发设计软件战略研发、应用,支持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工艺分析和加工制造一体化CAD/CAE/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台建设。支持开发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协同设计应用系统,推进BIM软件与CIM(城市信息模型)台集成开发。支持软件企业、设计公司开发一批先进适用、贯穿设计活动全过程软硬件工具,构建先进适用设计工具体系,大力推广示范。支持建设仿真软件、设计软件等开发工具台,促进特殊行业和领域专用设计及仿真软件应用,为设计提供手板制作、产品原型验证,缩短开发周期和成本。

十一、打造设计河南人才集聚地

实施百名优秀设计师和千名青年新锐设计师成长计划,构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梯次发展的设计人才梯队,打造设计人才集聚高地。

(一)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开展设计招才引智专项行动,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引进高端设计人才,重点引进海内外一流设计人才和团队,鼓励企业探索建立首席设计师制度。加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等领军人才支持力度。建立人才柔引进机制,鼓励青年优秀设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设立工作室。培育独立设计师品牌,实施百名优秀设计师和千名青年新锐设计师成长计划,支持设计人员创办工作室、开通社交媒体账号,支持参选国家级设计大师,组织评选省级、市级设计大师和十佳设计师、设计产业推动人物等活动。加大设计优秀成果、优秀人物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各地对获得国内外重要设计奖项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全面提升设计河南影响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探索建立有利于设计人才成长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结合“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优化设计类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设计交叉学科建设,推广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建设一批一流设计类专业。鼓励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面向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培育复合型、高水设计人才。支持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批设计类现代产业学院、工业软件学院。加强设计实训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及设计创意园建设设计实训基地,支持行业组织、孵化器等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设计培训基地。举办设计高级研修班,每年组织50名企业管理者、科研人员、设计师在国内知名设计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分层次推进设计人才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鼓励中小学校开展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启蒙教育,创建中小学“未来设计之星工作坊”,提高青少年设计文化认知度。

(三)健全人才激励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设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范围,按规定享受人才政策待遇。创新设计人才成长激励机制,推动河南设计人才专业职称评审及等级认定工作,探索增加工业设计、面设计、文创设计等专业人才职称,畅通设计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深度对接国家级人才计划,用好省级及各地人才政策,健全薪酬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营造国内外高端设计智力资源安居乐业良好氛围。加大高校、职业院校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支持力度,加强毕业生在创业、生活、住房等方面政策保障,扩大设计人才供给。实施豫籍设计人才回归工程,促进在外创业就业豫籍设计人才返豫创业就业。

十二、扩大设计河南开放交流度

全面对接国际、国内设计资源,培育“赛”“奖”“会”“周”设计活动品牌,提升设计河南品牌影响力和开放交流度。

(一)加强开放合作交流。加强国际、国内设计资源对接,促进与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设计发达省份在设计领域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在国外设立设计中心或收购国外设计机构,选派优秀设计师出国培训交流,加强设计领域交流互学互鉴,支持我省设计企业与国际设计品牌联合承担重大设计项目。开展设计创意产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绘制设计产业图谱,设立招商专班,大力引进高端设计机构,支持知名设计园区在我省建设设计产业园,鼓励国内外一流设计企业和科研院所来豫设立研发设计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来豫设立大师工作室。鼓励跨国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等在我省设立设计中心,强化与我省设计台和公司战略合作。支持我省设计台和企业参加全球文化创意时尚产业大会、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全球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大会、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等,对接国际、国内设计要素资源。

(二)举办重要赛事活动。突出打造“一赛一奖一会一周”设计活动品牌,高水举办全省设计大赛,设立设计大奖,探索举办国际文创博览会,支持创办中原设计周,加快高端设计资源集聚,加大高端设计供给,提升设计河南影响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行业组织、头部企业举办市级、行业设计赛事,支持各地依托区域优势举办设计节、设计周、成果展等多样化特色活动,持续办好“创意河南”艺术设计大赛、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文化旅游创意大赛、河洛民宿设计大赛等活动,支持各区域、各行业、各领域因地制宜举办各类设计展示交流活动,积极培育区域设计和品牌集群优势。加快引进一批行业影响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设计论坛、设计大赛、展览展示等重大特色设计活动。支持企业积极参加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等国内外知名奖项评选活动,宣传推广我省设计品牌形象。

十三、健全设计河南推进新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设计河南建设工作专班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部署实施重大项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指导协调,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各级政府要依据本规划,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机制,落实任务举措,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

(二)强化政策扶持。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科技等支持政策,促进设计产业发展。鼓励设计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设计水先进、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鼓励相关社会组织或企业设立设计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设计成果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和登记著作权,加强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突出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紧盯目标任务,把工作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建立设计河南建设动态项目库,要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沟通协调,符合条件的纳入省重点项目库,协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研究重大项目相关要素需求,对接各级国土空间、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规划,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围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设计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开工一批支撑、引领、标志重大项目。

(四)完善督导体系。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多种形式,分任务、分阶段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政策措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跟踪分析,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可追溯、可评价、可验收要求,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

(五)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规划实施,积极贡献力量。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设计理念,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实施规划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加强政策解读与宣传推广,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注与支持设计河南建设,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设计河南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十大河南”建设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设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设计河南,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聚焦四大领域(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设计),实施六大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设计企业培育、台载体建设、数智融合发展、设计人才引育、深化开放合作),推动设计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渗透、高赋能,着力形成高能级设计产业体系和赋能体系,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设计在各领域得到广泛深入应用,设计河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00家,引进培育国内领军设计企业50家,建设特色设计园区(基地)50个;打造一流设计学院10个,引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师10名,培养优秀设计师1万名;郑州“设计之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设计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初步建成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设计产业新高地。

二、主攻方向

(一)做强工业设计。坚持把工业设计作为设计河南的重中之重,以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集成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提升食品产业产品功能、包装和品牌设计能力,提升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节能环保设计水,提升家电家居、纺织服装个化定制和时尚创意设计水。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重点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氢能储能等领域补齐设计短板,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动力电池和充电系统设计、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设计、智能农机设计等,力争在关键零部件、新材料、核心技术应用设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支持企业汇集应用设计类经验、知识、算法等,加快研发工业软件,为设计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农业农村厅)

(二)做优建筑设计。通过创新设计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的城市空间。围绕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交通、电力能源、生态环境等工程建设领域,加快发展规划咨询、工程咨询、概念设计等高价值服务,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提高特色文化城市建筑设计水,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新旧建筑自然和谐共融,塑造城市特色建筑风貌,保护传承城市文脉,鼓励各地建设具有浓郁地方文化风格的地标建筑群。提高智慧城市设计水,统筹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广城市建筑“设计+智慧”一体化建设模式,鼓励各地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绿色建筑设计,提高光伏建筑、装配式建筑设计水,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

(三)做精文旅设计。坚持把文化作为设计的“根”和“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围绕建设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突出文旅设计先导作用,创意设计一批延续黄河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的文化精品,大力弘扬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围绕黄河、根亲、功夫、古都、文字等享誉世界的中华文化符号,创意设计和情景再现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取得的灿烂成就,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文旅设计精品赋能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之都”建设。提高工艺美术设计水,依托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台和资源,赋能汝瓷、钧瓷、汴绣、玉雕等工艺美术业精品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四)做美乡村设计。提高农业农村领域创意设计水,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创意设计水,因地制宜推进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设计和建设,重点对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古民居等进行保护和开发设计,打造一批美丽小镇、美丽乡村,延续村落文化肌理,留住乡韵乡愁。提高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设计水,注重发挥农业农村多重功能,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身康养等产业,打造一批大地景观、农田艺术、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乡村田园综合体。提高农产品设计水,聚焦面、肉、油、乳、果蔬等主导产业,开展全产业链设计,加快品质提升、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推动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个化、高端化、艺术化、品质化发展。(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设计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1.激活设计创新源泉。利用我省各类设计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国内外先进创新成果在我省成功应用转化。加强设计理论、基础数据、设计规范、设计标准等研究与创新,为设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教育厅)

2.打造设计创新台。鼓励大型企业建立设计研究院、中小企业设立设计中心(部门)。加快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鼓励争创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加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力度,支持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认定。在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设计等领域建设一批特色设计创新台或联盟。(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文化和旅游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等)

3.促进设计创新应用。推动设计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和商业运营全周期,深化设计在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应用。延伸设计产业链条,开展“设计+制造”“设计+文化”“设计+城市”“设计+乡村”等“设计+”示范项目建设,以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带动全社会设计创新发展。(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文化和旅游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等)

(二)实施设计主体培育行动。

1.培育一流设计企业。对标国内外领军企业,发挥我省市场优势,支持骨干设计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市场化方式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打造一批设计能力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头部企业。(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2.发展专业化中小企业。加强设计企业梯次培育,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中小设计企业聚焦细分行业、细分领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创建服务品牌,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大企业开展设计服务外包,支持中小企业购买设计成果,扩大设计服务市场规模。(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

3.塑造我省设计品牌形象。鼓励设计机构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设计作品、设计方案注重厚植河南文化元素。支持有实力的设计单位参与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设计服务。加强产品、企业、行业、地标、园区等品牌培育,塑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园、名师、名院,提升我省设计品牌形象,丰富设计河南内涵。(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管局)

(三)实施台载体建设行动。

1.打造“设计之都”。抢抓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机遇,优化设计创新生态,集聚设计和产业创新要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创建设计河南建设先行区,打造设计产业繁荣、品牌荟萃、名家云集、美誉度高的“设计之都”。(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

2.建设专业设计园区。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中原工业设计城等设计园区建设水,吸引和集聚设计企业和设计产业生态链上下游企业,促进设计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各地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专业设计园区(基地),创建省级设计创意产业基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

3.提升公共服务水。鼓励各类开发区加强创新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台建设,鼓励开源软件、硬件和仪器设备共享,积极开展设计咨询、在线培训、需求对接、成果转化、检验检测、文献与技术资料检索、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等公共服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四)实施数智融合发展行动。

1.提升设计数字化水。加大设计软件和工具推广应用力度,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开展结构、功能和能数字化仿真,提升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方案,展示设计成果,推广品牌形象。(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

2.推动业态融合发展。以设计创意为先导,加快设计产业与制造、建筑、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教育、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设计环节全流程渗透、全链条嵌植、全领域赋能。支持设计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共创共享众包设计台,打通数据接口,挖掘数据价值,培育智能创作、云端展示、交互媒体、科技设计等新业态。(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

3.发展设计软件和工具。加快CAD、CAE和EDA等基础、关键研发设计软件战略研发、应用与布局,支持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工艺分析和加工制造一体化CAD/CAE/CAM台建设。鼓励开发用户体验、建模渲染、虚拟现实、样板制造和表面处理等贯穿工业设计活动全过程的软硬件工具。(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五)实施设计人才引育行动。

1.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将设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范围,重点引进海内外一流设计人才和团队。加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等领军人才支持力度。鼓励青年优秀设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加强设计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加强设计类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推广CDIO工程教育模式,建设一批对标世界标准的一流设计类专业。支持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批设计类现代产业学院、工业软件学院,打造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弘扬工匠精神,探索新增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职称。鼓励中小学校开展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启蒙教育,创建中小学“未来设计之星工作坊”,提高青少年设计文化认知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

(六)实施深化开放合作行动。

1.加强开放合作交流。大力引进高端设计机构,鼓励国内外一流设计企业和科研院所来豫设立研发设计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来豫设立大师工作室,与我省有关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支持企业在国外设立设计中心或收购国外设计机构,选派优秀工业设计师出国培训交流,加强设计领域交流合作。(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交通运输厅等)

2.举办重要赛事活动。积极承办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赛事、论坛、博览会等活动,高水举办全省工业设计大赛、建筑设计大赛、文化旅游创意大赛、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各地举办设计节、设计周、成果展等特色活动。支持企业积极参加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等国内外知名奖项评选活动,宣传推广我省设计品牌形象,提升设计河南影响力。(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教育厅、交通运输厅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设计河南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本方案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开展行业调研,提供行业服务,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二)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出台支持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设计投入,设计费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设计成果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和登记著作权,加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加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打击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设计企业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特色金融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和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三)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完善设计产业统计制度及指标体系,加强监测、分析和研判,发布设计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设计理念。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组织开展工业设计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做好典型案例、支持政策等宣传推广工作,营造全社会了解、关注和支持设计河南建设的良好氛围。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